于是,他們聯合向曹操建議,立即進攻八濛山,擊退徐晃部,打擊吳軍的士氣,收拾人心。經過半個月的施工,渠水已經被截了一半。如果加緊施工幾日,實現全部截流,再在八濛山東部、南部填出幾條通道,就可以搶攻到徐晃身后,實現圍殲。
與此同時,辛評還建議曹操下令曹昂出擊,奪回西城,至少截斷子午谷南端,讓關中的物資無法進入西城,進入巴郡。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逼退黃忠,守住益州。
聽了辛評這句話,曹操看了辛評一眼,半天沒說話。
辛評也知道這句話不動聽,有損士氣,其實已經承認了蜀軍不是吳軍對手,正面作戰必敗無疑。但他不得不說,事到如今,他們能倚仗的只有地利,如果讓黃忠在巴西站穩了腳跟,蜀國就完了。曹操的主力無法支援其他戰場,總有一路會潰敗。
就在這個時候,法正也送來了消息,建議曹操不惜代價,強攻八濛山,盡可能殲滅徐晃部,挫吳軍銳氣,扭轉眼前的不利形勢。
曹操反復考慮,最后決定接受辛評等人的建議,強攻八濛山。他之所以遲遲沒有發起強攻,主要是根據之前的估算,徐晃搶到的糧食應該還能吃幾天。他本想再等幾天發起攻擊,迫使徐晃增加消耗。一旦斷糧,崩潰也就是兩三天的事,可以一擊得手。
現在發起進攻多少有些倉促,傷亡也會很大。一旦士氣受挫,又讓徐晃撐過了最困難的時機,能不能取勝就很難說了。
但他沒有其他選擇,總不能看著人心被黃忠一點點的瓦解。
他首先派人通知曹洪,讓他將準備好的錢糧、物資送到大營。為了保證路上的安全,他要求曹洪派重兵保護,并由曹休、曹真率中軍騎兵接應。
然后,他要求龐武加快施工,在三日內完成渠水截流,構筑強攻八濛山東部的通道。
緊接著,他開始大練兵,做進攻前的最后準備。附近的山嶺很多,他挑了一個和八濛山形勢差不多的,組織部下進行攻防演練。一方面,這是為進攻做準備,另一方面,也是大造聲勢,讓徐晃看到他的態度,不敢怠慢,加快糧食的消耗,盡可能的增加勝算。
曹操的小心思起到了作用。見蜀軍加快了動作,渠水截流在即,主力又開始演練攻防戰術,徐晃知道戰斗隨時可能開始,下令恢復一日三餐,每天六升米的供應。
沒能劫到足夠的糧食,又留下了好幾百民伕,讓徐晃的軍糧一直很緊張。即使他命令將士在渠水捕魚,到對面的山嶺里打獵,想盡一切辦法補充,還是捉襟見肘,不得不削減口糧供應,由正常的六升減到四升,以便多支撐一段時間。
不交戰時,這么做還能勉強支撐,戰時卻不行。吃不飽,會導致體力不足,不耐苦戰,而且對士氣影響很大。徐晃不敢冒這個險,明知這會增加消耗的速度,支撐的時間有限,也只能這么做。
大戰在即,徐晃遣散了大部分民伕,只留下曾隨王平出戰的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