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果斷放棄了渠水防線,反倒堅定了曹操的信心。
他堅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徐晃必然是軍糧吃緊,這才急于求戰,想利用地形大量殺傷,在斷糧前取得戰果。
包圍已經完成,戰與不戰,主動在手,曹操心中更加篤定,打算再延遲幾天,最好能等到徐晃斷糧。
這樣的結果當然好,但注定只是他的一廂情愿,畢竟徐晃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孤軍深入。
滾龍坡傳來消息,在沉寂了大半個月后,黃忠有了新動作,除了有進攻滾龍坡的可能之外,斥候還發現他正在開路,有可能繞過滾龍坡,經過賨人所在的山谷,出現在渠縣附近,或者增援八濛山。
史渙沒有說他的依據,曹操心里卻很清楚。這是黃忠的親民措施起到了作用,山里的部落、百姓改變了對吳軍的態度,主動為吳軍引路。有了這些山里人的幫忙,黃忠繞過滾龍坡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留給他的時間也不多了。
曹操下令,從四個方向對八濛山發起進攻,不給徐晃任何鉆空子的機會。
雖然最適合進攻的位置是東、西兩個方向,可是曹操乘坐小船,環八濛山一周后,認為從東西兩個方向進攻很難,層層推進,傷亡會很大。反倒是南北兩個方向看似困難,實際更易于突破。
八濛山的地形狹長,南北兩側臨水,只有一條小徑可通,并不合適進兵。如今渠水被截斷,暴露出三五十步的河灘,曬了兩天后便干硬了不少,再鋪上一些草席、泥土,雖然依然有些松軟,卻不妨礙弓弩手上前列陣,對山坡上的吳軍進行壓制。
同時,八濛山東西各有一個山頭,東側是八濛山,西側是斷山,兩山相距兩里,中間有一處馬鞍形的谷地。如果能奪取這片谷地,將吳軍分隔開來,即可集中力量殲其一部。
曹操懷疑,吳軍取水用的備用汲道就在這里,徐晃一定會死守。否則一旦絕水,形勢會比斷糧還危急。若果真如此,兩端的兵力必然有限,蜀軍進攻的阻力即可大大減弱。
曹操的分析得到了馮鸞的支持。他的判斷也是如此。
曹操隨即下令架設浮橋,建立陣地。首先將弓弩手派了過去。山坡陡峭,難以上下,吳軍的兵力又有限,不太可能沖到河灘上搏殺,所帶箭矢有限,也不太可能用箭陣壓制,所以他決定冒點險,以振士氣。
弓弩手越過浮橋時,還有些忐忑,生怕山坡上的吳軍沖下來。等到立陣完畢,山坡上的吳軍也沒動靜,這才信服曹操的判斷,士氣高漲,信心大增。
在弓弩手的掩護下,蜀軍步卒開始架設云梯,準備登山。
徐晃坐在坡頂,看著蜀軍從南北兩側發起進攻,越發感慨陛下識人甚明。他能想到的戰術,曹操幾乎都想到了,而且付諸行動,戰場調度緊湊而從容。僅從這一點看,曹操的用兵能力就不弱于任何一個他熟悉的將領。
當初陛下將曹操手注的《孫子兵法》送到西城,包括他自己在內,都沒當回事。現在想想,何其輕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