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致所至,李潼又問了這個田歸農幾個問題,發現其人果然不負其名,雖然身為關將,但是對農林事務卻頗為精通,各種相關的知識與技術隨口說來,起碼是滿足了一把李潼的求知欲。
李潼本身雖然并不屬于這個時代,但老實說對于各種農桑技術的了解也真是馬馬虎虎。畢竟后世物質資源更加豐富,人的分工也更加明確,他本身又沒啥田園牧歌的情調,除了種過幾盆仙人掌,對于農桑事務了解的真是不多。
察覺到田歸農有此藝能,李潼便不免認真打聽一下這個田歸農的履歷,才知其人可以稱得上是老潼關了。生長于斯,任事于斯,前前后后十幾年之久,一直到去年老將入朝,便被就地提拔為潼關鎮將。
此行前往關中,本就是打算長期的經營,所以李潼對于各類農牧人才也都有著極大的需求。原本他是打算占住潼關之后,把鎮將直接打發回朝,但在了解到這個田歸農才不限于一用之后,心里便動了招攬想法。
“田將軍久任關要,職內已經無缺,難得才不拘一,有觸類旁通之巧,實在讓人頗有遺才之感。”
想到這里,李潼便對田歸農微笑說道。
田歸農聞言后,臉上也流露出幾分由衷的笑容,抱拳道:“殿下言重了,卑職生長于斯,國恩授用之外,更有一份鄉情牽扯,事中惟求周全,實在不敢妄稱才器過人。”
“有情才能專注,用心自有所得!”
李潼聽到這話后,又微笑說道,眼見天色已晚,便不再逗留于外,讓親從們牽過馬來,策馬向塬下行去,并特意吩咐田歸農跟隨自己身后,以備詢問。
其余眾將眼見雍王殿下毫不掩飾對這個關將田歸農的賞識,一時間也是不免犯了迷糊,搞不清楚雍王擇才任人的標準究竟是什么,并也暗暗對這個田歸農留了心,想要搞清楚其人身上究竟有什么特質與自己有相通之處。
當一行人返回塬下潼關關城的時候,天色已經徹底黑了下來,將士們雖然已經入關,但關城前仍有輜重車隊正在排隊入城。
此時關城內守卒們也已經備好了餐飲食料,眾人入城便可就食。當然能夠享受這一待遇的主要還是將校軍官,則仍然需要自治餐食。
軍隊加上隨軍力役足有七八千眾,牛馬畜力更多,后路大軍還要陸續趕來,真要完全由潼關供應,再多的儲備也不夠。畢竟潼關也是畿內正經的關防,不是什么招待所。
行軍途中,餐食不求精致,簡便用餐之后,李潼便開始聽諸軍匯報軍情。
契苾明等今次南來,率領了六千軍眾,以騎兵為主。
至于后路人馬,也在向蒲州進行轉移,屆時將從蒲津直接渡河,進入關中的同州,即就是故稱三輔之地的左馮翊,屆時便可與河南西進入關的大軍將西京長安南北合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