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郭萬鈞所言搞一搞居住在附近道塢城的附國王室,倒也是一個思路。畢竟為了確保對大藏地區的掌控,吐蕃上層與附國王室之間肯定是要維持比較暢通的交流渠道。
郭元振眼下入其國中尚且無門,更不要說與其國中上層人物取得什么聯系了。如果能夠借用一下附國王室內通吐蕃的渠道,對他此行無疑是有極大幫助的。
有了這樣一個明確的思路與目標,郭元振便也不再一味的抱怨,而是開始向道塢城靠近。
附國原本是沒有城池的,為了躲避彼此間的攻斗仇殺,此前部族往往傍山壘石、以為防控。直到吐蕃兼并此國,才在此境區域腹心之地建造起了一座城池,便是道塢城。
說是城池,但這座道塢城在郭元振看來,不過是一處土圍子而已。城池墻壁并不高大,夯土離地并不滿丈,身量高大的人在一些城外區域稍作踮腳,便能將城內情形盡收眼底。
即便如此,道塢城仍是郭元振進入蕃國區域后,所見堪稱繁華的區域之一。城池周邊有蕃胡氈帳聚居,內外有行人出入不斷,不像別的地方盡是溝嶺縱橫,動輒幾百里之間荒涼的鳥不生蛋。
誠如郭萬鈞所言,道塢城的防護力量幾近于無。一行人在左近山嶺之間窺望數日,歷數所見,不過千余名土兵而已,且連幾副像樣的鐵甲都無,漆皮作甲,器械簡陋。
但這也并不意味著道塢城就全無兇險,在離其城池數里之外的山嶺上,便設有一座吐蕃軍營,城中駐軍數量不明,但常有軍士出營下山、進入道塢城,或許是為了消遣為樂。
“此前之所以不近道塢城,只因為此處蕃卒驕悍,待我唐人極不友好。若在城中市賣貨物,一旦遭遇蕃卒巡城,多半就要人貨俱沒。”
郭萬鈞解釋了一下此前不靠近道塢城的原因,大藏地區的蕃人以及諸羌對于唐人還是比較歡迎的,畢竟唐人所攜諸貨都是他們所急缺且不能自己生產的物資,哪怕自己不用,轉手倒入蕃國內境其他地區,都能收獲頗豐。
可是從吐蕃國中進入大藏駐守的這些茹岱衛軍們,則就驕橫跋扈,殺人掠貨只是尋常。所以從川蜀進入蕃國行商的唐人們,也只在一些邊遠地區的草市與當地部族進行貿易,不敢到吐蕃衛軍眼皮底下活動。
郭萬鈞雖然常行蕃邊,但所能夠提供的資料則就很淺顯,或有助于對吐蕃國情大勢有所判斷,但若具體到一座城池的防務力量,都說不清楚。
郭元振隱在山嶺之間,望著遠處憑山傍河而設的道塢城,一臉的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