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光路系統中,最重要的透鏡,就只能在系統中買現成的了。
手工磨鏡子?
江寒還沒有那么強的手上功夫……
線性CCD傳感器也一樣,必須購買現成的配件。
江寒在商品列表中找了一下,還真找到了幾十種。
于是花費450萬積分,毫不猶豫地買下了其中最便宜的一個。
這個CCD的說明中有提到,這玩意對紅外光也比較敏感。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江寒又花費了幾十個積分,買了一個紅外濾鏡。
此外,可變增益放大器、模數轉換器、可編程邏輯器件(PLD),這些也都需要買。
并不是不能DIY,像模數轉換器這種東西,只要明白原理,打造起來并不復雜。
但現在江寒已經不那么缺積分了,考慮到性價比,還是直接買了現成的。
又花費了1000多萬積分,總算搞定了全部元器件。
其中最貴的部分,是一個“高”性能的微處理器(MPU)。
這個只有72MHZ的MPU,采用了ARM7核心,擁有512K字節內存、32K+16K+8K字節的SRAM。
就是這么普通的,在外面100元都不到的小玩意,足足花費了江寒800萬積分!
江寒思考了一下,沒有購買大容量SD卡。
只要稍微修改一下電路,完全可以用電腦硬盤來充當存儲設備。
至于鋰電池,就更用不著買了。
0~12V可調電壓電源,便宜又好用,它不香嗎?
元件搞齊全后,下一步就是組裝了。
江寒將這些東西,按照圖紙,組裝在一起,然后放置進精心打造的外殼里。
接下來,又從控制電路中,引出來一些導線,連到了286計算機的串口上。
最后,通過對串口進行編程,實現了數據轉存功能。
這樣相機拍攝到的圖像,轉換成數字信號后,就會直接傳送進計算機,保存到硬盤中。
搞定之后,江寒試驗了一下,感覺拍攝效果還算過得去。
隨后他就將相機架設在菜單欄不遠處,然后點開圖紙列表,找到了那張無人機圖紙。
隨后,江寒點擊了一下圖紙上的【詳情】按鈕,這樣整張圖紙就顯示了出來。
接下來,只要操控相機進行拍攝,同時不停地滾動圖紙就行了。
沒辦法,線性CCD只能掃描一條線,想要拍攝到完整的圖像,要么移動被拍攝物,要么就只能移動相機……
好在江寒將相機的開關,設置成了按一下開始拍攝,再按一下停止的工作模式,免去了雙線操作的麻煩。
江寒按了一下相機的開關,然后盡可能勻速地滾動圖紙。
并在完成了拍攝之后,立即關閉了照相機。
隨后通過編程,將捕捉到的圖像裁成20個小份,逐一瀏覽了一下。
結果發現效果很一般,字跡就像水波紋一樣,偶爾還會被拉的很長。
江寒想了想,覺得還是圖紙卷動的時候,速度不夠均勻。
畢竟,人手再怎么穩定,也很難始終保持勻速。
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