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晟本來想這么說的,既然劉建偉已經說了也就略過了。
“另一種方案就是給天梯幾片太陽能電池,上天和下地的力量來自太空和地面的強激光束。這種辦法看起來過于科幻不靠譜,但已經有人實現了。2009年美國的‘波束能量挑戰賽’中就有一個科學團隊用強激光把裝了太陽能電池板的升降機送到了九百米的高空。不過可惜的是速度只有3.9米/秒。”
聞言,劉建偉思考片刻嘆道:“難,還是很難,在太空天梯的建設上,激光推進需要考慮幾萬千米的距離和激光散射的問題,而且速度還不能太慢,那這種激光面板得造多大啊。”
羅晟笑道:“的確,不過技術總是會進步的嘛,我們也不是說明年就把這個梯子造出來,十年甚至二十年后才有可能會考慮具體的實施計劃,至于當下我們要做的是技術積累沉淀。”
劉建偉:“那倒也是。”
羅晟再次看向模型:“纜繩和推進問題我們算是有一個未來可行的解決方案,只需要不斷專研下去解決技術痛點。不過打造太空天梯遠遠不止這些,接下來我們需要解決這梯子的空間站和選址問題……”
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里,羅晟和劉建偉在不同高度的環形廊道上步行觀摩,同時不斷的交流著。
太空天梯是一個在大多數情況下靜止在地面的設施,因此其頂端的空間站也是要相對固定。所以天梯的空間站位置必須要在地球同步靜止軌道上,也就是距離地表三萬六千公里的赤道上空。
此時此刻,兩人已經回到了地面,羅晟指著面前的一個地球儀對劉建偉說道:“赤道是距離地球同步軌道最近的區域,但問題是,目前僅有的兩個臨近赤道的發射場還不屬于赤道國家。”
劉建偉默默的點頭,這原因也很簡單,赤道區域大部分是海洋,沒幾個赤道國家。
羅晟轉動了幾下地球儀繼續,“這僅有的幾個赤道國家,說句實在話,他們的經濟水平和技術都相當堪憂,簡單的說就是一個能打的都沒有,而我們現在的同步軌道的衛星是通過復雜的變軌到達赤道上空區域,這一過程非常耗能,這梯子本就是世紀工程,以現在人類航天技術的運載能力,傾國之力都造不出這個梯子。”
成本太高了。
羅晟點了點地球儀的赤道線示意對方并說道:“而直接從赤道發射則能節省很多錢,基于這種情況,我們想要建立太空天梯,就必須要和赤道地區的國家展開合作了。”
“先在赤道上建一座航天發射港,這個發射港將會成為太空天梯的地面基站和交通樞紐,也能給所在國帶來源源不斷的經濟價值,我相信沒有哪個國家會拒絕合作,相反會搶著競標。”
“不過只是赤道地區還遠遠不夠,必須要滿足赤道區域和臨海兩大條件,也就是說要有發達的水路交通提供國際運力,同時還要有一定的基礎設施以及當地穩定的政治局面,我滿地球找了個遍,也就只有巴西、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和印尼4個國家可以擔此重任了。”
“如果選址是在拉美地區建設天梯的話,老美肯定是要求上車一起玩兒,而且這梯子即便建造好了八成也是和巴拿馬運河區一個結局,拉美地區于老美而言是他們的后花園,于我們而言是天涯海角。”
說到這里,羅晟果斷把位于拉美地區的巴西、厄瓜多爾和哥倫比亞三個國家劃掉。
“所以天梯的選址就只能在印尼了,水路交通也非常不錯,旁邊不遠就是馬六甲海峽,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要道之一。如果是在這里,投資的國家可能就有東盟亞洲等國家,不過投資最多的肯定是我國,至于這梯子和發射港的主權問題,印尼也不用擔心。”
羅晟把手從地球儀上收回來,環抱雙臂盯著印尼所在地圖說道:“總之,在建設天梯之前,我們需要先在赤道地面建立一個基站和航天發射港,有了航天港,作為天梯基礎的同步軌道空間站才能具備建設條件。”
劉建偉現在是發言少而聆聽多,他看得出來羅晟對這個世紀工程是非常上心的,字里行間都有著清晰的步驟規劃。
“在解決了地面基站選址和梯子的問題之后,接下來就是為空間站的建設問題提供解決方案了。”
不一會兒,兩人來到了二十二米高的環形廊道上,羅晟望著前方的模型比劃著說道:“梯子的纜繩會受到兩個力,一個在同步軌道以下來自地球的地心引力,一個來自同步軌道之上的太空離心力,所以我們要建設兩個空間站。”
劉建偉點點頭,他眼前的這個模型就有兩個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