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的履帶聲越來越響,打出幾發照明彈后就看到陣地前大慨一千米遠處正有一隊隊蘇軍貓著腰在坦克的掩護下往前推進。
秦川很容易就可以從他們的動作上看出這些都是有經驗老兵……與蘇軍其它新兵部隊相比,他們知道該怎么保護自己,就像有句話說的“只有保護自己才能更好的消滅敵人”,所以這對德軍來說才是件麻煩事。
不過很明顯,這一回蘇聯人僅僅只是把坦克用作擋箭牌……坦克不敢開炮,原因就像之前所說的,德軍身后就是煉油廠,而蘇聯人卻希望將練油廠完整的奪回去,否則他們就無法向秋列涅夫大將交代,而秋列涅夫大將又無法向斯大林交代。
蘇聯人不知道的是,秦川恰恰是利用了他們這一點。
從這方面來說,秦川其實只需要將油田和煉油廠點燃就能達到目標了,問題就是德國人也希望保存煉油廠。
“轟轟”幾聲炮彈在陣地前炸開。
那是蘇聯人的37MM迫擊炮……這種輕型迫擊炮在蘇軍精銳部隊中大量裝備,就像之前所說的,類似德軍的50MM迫擊炮。
事實上,蘇軍37MM迫擊炮還是蘇軍中頗有個性的一款裝備……它是工兵鍬和輕型迫擊炮的組合:平時可以當作工兵鍬用,但是如果把它反過來并把鍬頭折疊成一個角度成為底座、鍬柄打開防塵蓋做為炮管,那么它就會成為一門迫擊炮了。
它的缺點是射程近,只能勉強打到三百米。
蘇軍打的這兩發炮彈顯然是用來測距,他們想知道跟離德軍防線還有多遠。
炮彈的炸點使雙方都知道兩軍還相距400米。
從某方面說,此時德軍應該開火了。
因為德軍50MM迫擊炮的射程是500米,如果讓敵人闖進300米范圍就失去射程優勢。
但曼施泰因并沒有這么做。
曼施泰因的這個決定是正確的……蘇軍迫擊炮理論射程是300米,但在實戰中能命中300米外的目標是十分困難的,尤其此時還是黑夜。
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是:第一步兵團使用的MP43的射程只有350米,在400米時開火則在其射程之外。
所以,武器裝備也應該是配套或者也可以說是成體系的,比如德軍之前的火力配置是k98k加上50MM迫擊炮就不有問題,兩者可以輕松的在400米左右打出一道火力墻使蘇軍的37MM迫擊炮地法發揮作用。
但MP43與50MM迫擊炮就無法做到這一點了。
不過在這場戰斗中無論是K98K還是MP43都無法阻擋蘇軍,原因很簡單……蘇軍有坦克而德軍沒有,德軍手里只有射程為160米的火箭筒。
所以,德軍依舊放任著蘇軍繼續前進。
400米。
蘇軍坦克毫無顧忌的打開車前燈,此時的他們已經摸清了德軍反坦克裝備也就是火箭筒的性能,所以他們知道在這個距離上坦克幾乎可以說是無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