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可夫臨危受命的時候,德軍已按計劃連夜攻下了卡拉奇以北50公里處韋爾佳奇。
之所以是韋爾佳奇,是因為從港口城市卡拉奇至韋爾佳奇的頓河繞了一個大彎,蘇聯人稱這里為大灣部,第62集團軍的兩個師沿著彎曲的頓河河岸布防。
此時的第62集團軍司令洛帕京中將如果當機立斷的話,應該馬上命令這兩個師撤回斯大林格勒,這樣他們還能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發揮一點作用。
但同樣也是因為斯大林的227號命令……雖然蘇聯軍隊從上到下每個人都知道駐守大灣部的蘇軍都應該撤退,但洛帕京中將在猶豫,前線的士兵擔心被送往懲戒營而不敢撤,于是所有人都沒有動。
就在蘇軍還拿捏不定的時候,德第21裝甲師已馬不停蹄的沿著公路趕到韋爾佳奇城下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了韋爾佳奇……韋爾佳奇沒有裝甲列車,缺乏反坦克裝備的蘇軍甚至希望能用自制的燃燒瓶來阻止德軍的坦克前進。
蘇聯人將這種燃燒瓶稱為“莫洛托夫雞尾酒”,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名字是芬蘭人取的……
蘇芬戰爭時,大多數國家都在遣責蘇聯**裸的入侵,這其中尤其是歐美國家。
對此,蘇聯外交人民委員(外交部長)莫托洛夫就向這些國家解釋道:“蘇聯飛機沒有朝芬蘭人民投擲炸彈,我們只是在向饑餓的芬蘭百姓空投面包!”
這話傳到了芬蘭,當時芬蘭軍民普遍使用簡陋且有效的土制燃燒瓶阻擋蘇聯坦克,于是芬蘭百姓就戲稱:“蘇聯人向我們空投面包,我們應該用雞尾酒來招待他們!”
于是“莫托洛夫雞尾酒”就橫空出世了。
如果說“莫托洛夫雞尾酒”對蘇聯坦克有效的話,秦川一點都不覺得意外。
這并不是因為坦克的原因,事實上,如果從坦克角度來說,這種土制燃燒瓶應該對德制坦克更有效才對。
這一方面是因為德制坦克使用汽油機更容易被引燃,另一方面則是德制坦克有許多是發動機前置的。
問題的關鍵在于步坦協同上。
蘇軍的步坦協同能力很糟糕,這一點在蘇芬戰爭中表現得尤為明顯……那是蘇聯人才剛剛進入戰爭,完全是以門外漢的身份進入戰場的。
于是,芬蘭軍民常常能繞到蘇聯坦克的后方將燃燒瓶拋到坦克發動機的位置使其過熱故障。
但是對于德軍,在他們嚴密的步坦協同下這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甚至這些拿著燃燒瓶的人都無法靠近坦克百米內。
更受威脅的其實還是步兵……
蘇聯人發現自己的燃燒瓶無法投擲到坦克上時,就會將目標轉向德國步兵,反正對他們來說能殺一個就是一個。
于是,正在前進的德軍士兵冷不防就會遭到一個酒瓶的襲擊然后全身冒著火發出陣陣慘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