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樣子很慘,更慘的還是有些人還在戰友的施救下活了下來……
秦川有一部下就是這種情況,身體大面積燒傷,焦黑中還帶著皮開肉綻時冒出的血絲。那士兵哭喊著伸出自己同樣焦黑的手撫摸自己的痛處,但一碰就掉下一層皮露出里頭依舊冒著熱氣的血肉。
這造成的傷亡雖說不大但卻給德軍造成了一定的威攝,原因是這玩意制作起來太簡單了,只需要在瓶子里灌一點汽油、煤油,然后塞上一個布條,投擲前點上火就可以了。
制作簡單的結果,就是使這玩意到處都是防不勝防,走著走著突然樓頂上就拋下來一個燃燒瓶。
“該死的蘇聯人!”對此維爾納不由罵了聲:“他們應該用更體面的方式與我們作戰!”
這不是維爾納一個人的說法,許多德國士兵甚至德**官都這么說。
這或許是文化上的差別,他們保留著一些類似騎士精神一樣的東西,或者也可以說是決斗文化……盡管目的很殘忍就是要將對方殺死,但卻會找到公證人甚至準備好醫生,然后面對面在雙方都做好充足準備的情況下來一場“體面”的生死斗。
但戰爭卻并非如此,它只有殘酷、只有現實以及赤祼祼的利益。或者說德國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但德國士兵卻并沒有跟上這個思想進度。
無論如何,燃燒瓶無法阻止德軍前進的步伐。
占領韋爾佳奇這個大灣部轉折點的結果,就是第62集團軍的兩個師被包圍在大灣部,他們只有兩個選擇:舉手投降,或是跳入頓河。
大部份蘇軍士兵都選擇了前者,但還是有些人選擇了后者……這部份士兵或許是不想連累自己的家人讓他們生活在屈辱中,于是選擇用這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第21裝甲師在這里休整了兩小時……坦克經過百余公里的行軍需要一次維護,同時第21裝甲師的燃料和彈藥也消耗得差不多了,這其中尤其是第一步兵團的彈藥……中間威力彈還沒有在德軍普及導致第一步兵團的彈藥始終是個問題。
不過這一點很快就得到解決,因為此時B集團軍中也有幾個師將沖鋒槍換裝成了MP43,于是這幾個步兵師也有MP43的彈藥。
保盧斯一聲令下,就讓這幾個師把MP43的彈藥集中起來送往韋爾佳奇。
部份B集團軍的官兵因此向保盧斯抗議:“把子彈給了別人,我們的MP43怎么辦?”
保盧斯很干脆的回答道:“有什么區別嗎?他們會替你們把子彈打進蘇聯人的胸膛,你們只需要往前走就可以占領敵人的土地,還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
保盧斯這話說的沒毛病,第6集團軍幾乎是跟在第21裝甲師后頭占領一個個城市和據點的。
不過也不全是如此,第6集團軍也有一個裝甲軍……第14裝甲軍,這個裝甲軍是由一個裝甲師和兩個摩步師組成。
就在第21裝甲師攻占韋爾佳奇的時候,第14裝甲軍已經朝斯大林格勒的西面穩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