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斗最先是從空中展開的。
應該說這完全在意料之中,因為蘇軍一直以來在戰斗中都沒有制空權,被壓抑得太久的他們迫切希望能打一場擁有制空權的戰斗。
另一方面,則是在高加索山脈這樣的地方,步兵登上需要時間、需要空投補給,如果要進攻的話空軍就必須走在前頭。
在這方面朱可夫顯然是做了充足的準備。
首先,他將空軍主力設置在馬哈奇卡拉。
馬哈奇卡拉是蘇軍資源大規模登陸卸載的港口,蘇聯空軍在這里可以更容易獲得燃油、彈藥以及零件。
其次,朱可夫在馬哈奇卡拉周圍設置了大量的防空部隊……除了靠海方向,其它每個方向都配置了兩個防空團。
但朱可夫認為這還不夠,因為防空部隊畢竟無法阻止敵人戰機轟炸機場,只能說是給對方空軍一定的打擊和威攝。
于是,朱可夫就從其它方向調來了蘇聯最先進可以與德空軍一戰的兩百架雅克1和米格3戰機。
防空火力再加上先進戰機保護,這樣基本就可以保證馬哈奇卡拉的安全了。
最后,朱可夫才是配置低速的七百余架次海鷗戰機并將它們分批投入到高加索戰場中。
蘇聯空軍在轟炸這方面顯然擁有一個先天的優勢,那就高加索山脈上的工事大多都是蘇軍建造的,他們知道那些工事的具體位置,因此就可以很有針對性的實施轟炸。
而且這轟炸似乎也不困難……蘇軍有大量的海鷗戰機,而且在高加索山脈的山峰中飛行還可以說很安全,德軍的FW或BF戰機都不敢或是不愿意進入這些山峰陵立的空域與海鷗戰機追逐。
于是就像朱可夫所設想的,蘇聯在高加索山脈至少擁有了部份制空權……一時天空中到處都是蘇軍海鷗戰機的身影,一架架的俯沖下來對著德軍的工事實施轟炸、掃射。
問題就在于這是蘇軍認為的“德軍工事”。
這些工事的確是蘇軍構筑的沒錯,蘇軍士兵也知道這它們的具體位置……問題就在于蘇軍士兵文化程度及軍事素質普遍較低,如果讓他們親臨高加索山脈,那他們就會像走在自己家里一樣知道是從這條路、這個方向,然后在某塊巖石下有個山洞,他們就是在那構筑的掩體。
但如果讓他們在地圖上指出來他們就難了。
“是這里嗎?我記得是這里!”
“不,我確定是這個地方,因為我總是可以看到厄爾布魯士峰!”
“可是在這里同樣也可以看到!”
……
于是一個個不確定的位置就由蘇軍士兵指定出來并交到蘇軍飛行員手上。
蘇軍飛行員在看到這些位置后差點都要哭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