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秦川才再次去探望安托萬。
見面時的第一句話,秦川就問:“能給我們答案了嗎,安托萬?”
“不,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安托萬回答:“因為我也不知道如果出現這種狀況的話會怎么做。但我相信,法國最后會取得自由和勝利,而你們這些侵略者會從法國的土地上滾出去!”
“你說得對,安托萬!”秦川回答:“我們的確會離開法國!”
秦川像上回一樣點燃煙給安托萬遞上了一根,接著說道:“但你就沒有想過,當我們離開法國后……法國會變成什么樣嗎?”
“什么意思?”安托萬緩緩接過煙。
“你知道的,安托萬!”秦川回答:“英國人支持戴高樂,美國人支持吉羅,還有德國在阿爾及利亞的達爾朗,你們是受誰指揮呢?”
“當然是戴高樂將軍!”安托萬回答:“如果你以為這樣就能離間我們,那你就錯了!”
安托萬說的沒錯,此時的美國雖然家大業大,但在情報、宣傳及后方游擊作戰方遠不如老牌諜報國家英國,再加上吉羅將軍與戴高樂兩人本身在能力方面就有巨大的差距,所以英國人支持的“戰斗法國”在法國擁有很高的聲望。
“我說的不是這個,安托萬!”秦川說:“你認為他們會希望建立起一個真正統一、獨立的法國嗎?他們各有各的利益,不會坐視法國這么統一然后走向強大成為他們的競爭對手的!”
秦川沒有騙安托萬。
英、美原本的確有肢解法國的想法,但德國投降后利益發生了變化……
對于英國來說,它希望能繼續坐穩世界第一的位置,于是它的敵人是影響力越來越大的美國。
因此,它需要一個強大、獨立而且親英的法國,以此共同排擠美國對歐洲的影響,于是就轉而全力支持戴高樂政權獨立并掌權。
對于美國來說,它的敵人不難預見是逐漸強大的蘇聯,美國需要拉攏歐洲各國一起對抗蘇聯,于是同樣需要一個穩定、強大的法國。
英、美一拍即合,最終把在二戰中沒有做出多少貢獻的法國捧成了五常之一,甚至還幫助并支持法國重新進入二戰前的殖民地——越南。
后者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更是國家間只存在赤祼祼的利益的一個明證。
但是這一切都沒有發生。
簡單的說,就是在德國投降前利益還沒有發生轉變,于是美、英兩國都希望能在法國培植屬于自己的勢力各取所需……國家利益莫過于此。
“‘戰斗法國’最終會取得勝利的!”安托萬說。
“哦,是嗎?”秦川回答:“英國人占領一片地,將它們交給戴高爾,美國人占領一片地將它們交給吉羅……‘戰斗法國’又能怎么做?進攻美**隊?”
聞言安托萬不由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