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要謝謝你們家長呢,如果大部分學生都能有你們這樣的家長,做老師的就輕松多了。”
騰起和騰逸剛上一年級,小弋就經常和老師溝通,特別是他們的班主任,是個有著十幾年豐富教學經驗的青年教師,他學識淵博,有耐心,是小學里少有的男老師。他們之間的溝通,成了常態。
有時,孩子的老師主動給小弋打電話,就是為了表揚他的孩子。這讓小弋對兒子們的老師很信任。
而依依所在班級班主任很少給家長打電話,有時沈小丙去開家長會,依依的班主任說的話往往讓小丙很感動,她說:“一個學生,無論她入學前起點高低,她日后的學習好壞都和老師有關,和家長的關系不大。家長只負責學生吃飽穿暖,而教師的責任就是負責學生的學習。”
依依的老師從來不布置家庭作業,她認為一個學生只在學校刻苦學習就夠了,在校外可以隨便揮霍時間,這叫勞逸結合,不但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讓學生有個快樂的少年時代。
依依的老師是一位從教多年的老教師,憑她的教學經驗,她得出結論:一學期一本薄薄的書,在校半年再學不明白,那是學生根本沒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如果在學校都沒把精力放在學習上,你讓學生回家再學,不就給學生增加更大的負擔嗎?長此以往,負擔會越來越重,最后厭學,就像厭食一樣,成了一種病,就不好治了。大部分學生學習差,都是得了厭學癥,現在還沒有治療厭學癥的良方。
依依的這位老師特別反對老師補課,她說,老師補課就像做夾生米飯,學生吃了夾生米飯,會消化不良,時間長了,學生很容易得厭食(學)癥。
沈小丙在依依的老師感染下,她不提倡依依在家讀書,她認為家是孩子們休息的場所,而依依是個酷愛讀書的小女孩,她一有時間,就喜歡去書房讀書,她還喜歡寫書,剛上小學四年級的她,已經出了好幾本書了。
小丙看到女兒經常在書房長時間看書,她就會勸女兒放下書,走到室外去玩。而小弋也覺得女兒應該多運動,她的體質不是太好,身體有點瘦弱,像有股風就能把她吹倒。
自從孩子們上了小學之后,張小弋不太注重孩子們鍛煉了,家里的健身房和室內泳池也只在周末開放。
隨著年齡的增長,張依依不太喜歡運動,她是一個喜歡安靜的女孩,讀書到了癡迷的程度,她最喜歡的書就是關于文學類的書籍,還不到九周歲的她,已經開始讀中國四大名著了。
為了保護孩子們的視力,張小弋只讓孩子們讀紙質書籍,他幾乎每周都帶孩子們去一趟書店,有時小丙沒時間,只有他一個人帶孩子們去,他會帶著孩子們在書店或圖書館看書,一呆就是一個上午或一個下午。
孩子們在書店挑自己喜歡的書,每當書店來了新書,孩子們都會把新書的簡介看一遍,小弋會給孩子們買下所有他們感興趣的書籍。
小弋和孩子們是書店的常客,有些書籍的包裝很嚴密,一般不允許買書的人打開封面,但對小弋的孩子們缺是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