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經歷了一場摔璽鬧劇,但劉賀好歹是送走了,可群臣又要面對一個尷尬的局面:未央宮又空了!
“今年不順啊,是不是年號取茬了?真如燁燁震電,不寧不令,‘元霆’絕不是什么祥瑞,而是災異啊。”已經有人在如此低聲嘀咕了,經歷了大漢前所未聞的廢帝后,群臣仍心悸不已。
目前大漢又皇太后上官氏臨朝稱制,玉璽等都交給她保管,小太后自然是大將軍的提線木偶。但這只是臨時應急,霍光再專權,也不敢學伊尹,來一出攝行政當國,以朝諸侯,那就真說不清了,呂后再厲害,也得挑兩個小皇帝裝點門面呢。
新帝必須快些確定,盡管大將軍心中已有定數,卻仍假惺惺地坐于庭中,召丞相以下一一進去談話,讓他們提出人選。
楊敞這廝太沒擔當,連玉璽都敢躲,又被廢帝之事嚇到,此刻已開始打擺子,告病回家了,也不知是真是假。
而御史大夫蔡義也說不出名堂來,張安世則小心翼翼,說唯大將軍之命是從,不太敢直接提出他期望的那人。
九卿亦多是如此,原因無他,經歷了孝昭和廢帝劉賀后,群臣都意識到,做大將軍的皇帝,實在是太難了!
這位置已經不再是香餑餑,反成了燒紅的烤架,誰知大將軍會不會上癮再廢一位?到時候舉薦者豈不是要一起受難。
直到光祿大夫丙吉入內,才有了明確的提議。
“大將軍,人選其實只剩一個了。”
這點其余人也明白,可他們都不敢說,唯獨丙吉這老實人直接提。
丙吉拜道:“將軍事孝武皇帝,受襁褓之屬,任天下之寄,孝昭皇帝早崩亡嗣,海內憂懼,欲亟聞嗣主,發喪之日以大義立后,所立非其人,復以大義廢之,天下莫不服焉。”
“方今社稷宗廟群生之命,皆在將軍之一舉。諸侯宗室或血緣疏遠,或暴戾無行。唯獨孝武皇帝遺詔所養曾孫名病已,下吏昔日在郡邸獄中時見其幼少,至今十**矣,通經術,有美材,行安而節和。今隨軍北上,在朔方為糧吏,愿將軍詳大議,先使入侍。”
“皇曾孫么?”霍光卻沉吟不言,丙吉知道霍光的顧慮。
“大將軍莫非在擔憂巫蠱之事?”
對啊,巫蠱,這是噩夢,是大漢頭頂縈繞的陰影,也是霍光對是否立劉病已,最后一點顧慮。
霍光不會給巫蠱翻案,也不許其他人翻,那涉及到給孝武皇帝定性,甚至威脅到數十年來變法制、擊匈奴的正確與否,威脅到霍光現在仍在堅持的國策,他和兄長夢寐以求欲實現的愿景。
這正是那群關東儒生做夢都想推翻的,他們極盡努力,想要將孝武”緩兵之計“的輪臺詔,說成是罪己詔。如此霍光延續其征伐開拓之策,就是徹頭徹尾的犯錯。
誰會傻到掘自己的根呢?
“巫蠱已經被孝武皇帝定案了,何來翻案之說?”丙吉卻如此一口咬定。
“巫蠱事多不信,孝武皇帝知太子惶恐無他意,而車千秋復訟太子冤,上遂擢千秋為丞相,而族滅江充家,焚蘇文于橫橋上,及泉鳩里加兵刃于太子者,初為北地太守,后族滅全家。上憐太子無辜,乃作思子宮,為歸來望思之臺于湖,天下聞而悲之。”
這些都是事實不假,但身為孝武近臣的霍光,最清楚其中內涵。
他那時候避巫蠱之嫌,辭去職務躲在家里,畢竟姓霍,多少有點瓜葛啊,小心沉寂了一段時間。幸好他霍子孟平日為人低調,更沒有糊涂到卷進去,孝武知他與衛太子無往來,故一直留著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