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無異于澆了劉詢一頭涼水,成為了皇帝后,冒險與少年意氣,便與他永遠無關了。
他暗暗嘆了口氣,轉過身,對未央廄監道:“將這匹‘象龍’送回西域去,賜予西安侯。”
劉詢回過頭,看著象龍,好似在看自己分岔的人生,曾經設想過的另一種生活,忽然明白,孝武皇帝為何會如何器重霍驃騎了:
“既然朕沒法騎它縱橫異域了,便讓西安侯代朕為之罷!”
……
劉詢離開未央廄后,回到溫室殿吃簡陋的夕食。
如今兩周年的大祥已過,可以用醬酷調味了,但已經兩年沒吃一口肉的劉病已越發消瘦,連群臣都看不下去了。屢屢有人進諫,希望皇帝能在喪期二十五個月時結束服喪,但劉詢始終拒絕,看似純孝,卻沒人知道他是在拖延,服喪的借口沒了,很多事就不得不面對了。
好在,雖是傀儡皇帝,但隨著與大將軍相處日漸融洽,霍氏對劉詢的控制在慢慢放松,不但發小張彭祖等入宮做了郎官,宮外的大小事務,如今都會送一份來宮里給皇帝過目。品讀大將軍治國之策,是劉詢難得的學習機會。
這幾日他最關心的卻是一件事,不等下箸,便問旁人道:“茂陵的盜墓案查得如何了?”
這是讓劉詢震驚而又心痛的事,和廣川王不同,長安的盜墓掘墳,往往是一群無賴少年組成盜墓團伙,晝伏夜出,將長安附近的貴族平民之墓、古今大小之墳逐一盜掘,而埋藏無數金銀珠寶的漢家天子墓葬更是盜掘的重點對象。
漢文帝時代,就有人盜走漢高祖長陵宗廟里的祭祀器皿和座前玉環,甚至割取了宗廟里的門簾。而近年來,盜墓掘墳案件日漸猖獗,近日來,有人在扶風市場買得茂陵墓中所陪葬玉箱、玉杖二物,有人上報朝廷,官府才驚覺茂陵可能被盜了。
皇帝去年才給孝武上了尊號立廟,眼下出了這種事,簡直是動搖國本啊。
幸好被盜的只是陪葬墓,由此引發了一系列雞飛狗跳,又是查處守護茂陵的瀆職官吏,又是滿天下通緝那些膽大包天的盜墓賊。
這件事讓劉詢對京師附近的游俠團伙更加厭惡,雖然年輕時他也是其中一員,但同時,皇帝也在反思這背后的深層原因。
“還是長安三輔游手好閑生計沒著落的人太多了啊!”
他曾與西安侯討論太史公書中哪一篇最好,西安侯認為是《貨殖列傳》,其中不乏真知灼見。
太史公在寫到中山等地時說,因為那兒地薄人眾,所以民俗懁急,仰機利而食,丈夫相聚游戲,起則相隨椎剽,休則掘冢作巧奸冶。
而如今,大漢三輔、三河和關東許多地方人口飽和,耕地卻難以再增加,甚至不斷被列侯和豪門大戶兼并,也開始日漸中山化了,盜墓,尤其是盜先帝之墓明明是誅三族的大罪,卻仍有人冒險來做。
劉病已當年是親自游歷過三輔的,經常和輕俠少年們廝混,知道長安在官府控制下,還有一個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