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冷酷地盯了程元振一眼,使得他的氣焰迅速萎了回去,但魚朝恩卻佁然不動:“讓他們觀刑是為了殺一儆百,司空莫非是想偷悄悄殺人,這樣一來豈不更顯得是我們背地里殺人,冤枉了他?”
封常清抬手坦然說道:“常清自知難逃一死,只請臨死前能為陛下上表一封,以表臣之忠心,還請司空應允。”
程元振立刻阻止道:“圣旨叫你現在就死,你上表有什么用?”
郭子儀這次直接無視了程元振,泰然地吩咐麾下給封中丞抬上來筆墨案幾,封常清盤膝坐在案前,想起過往人生他歷歷在目,胸懷報國之志,深藏赤子之心,最終卻落得個身死燈滅的下場。
他在紙張上寫下陳情謝死表,向皇帝表示自己的忠誠之心,表示甘愿赴死,但不愿意背負罪名,齊情可憫,字字悲愴。
他將最后一筆落下后,摘下了頭頂兜鍪長立而起,信步走出議事廳。幾名刀斧手跟在他的身后,軍中將領們紛紛走上城頭,馬磷等安西軍將領跪在議事廳前為封常清喊冤,朔方軍一些洞明事理的將領也紛紛跪在廳前,為封常清求情。
然而君命不可違,隨著城樓上的日晷逐漸偏西,郭子儀忍痛揮手,刀斧手揮刀斬下,封常清最終還是在瞭望臺上被斬首了。
城樓上的喊冤聲混合成一片,除去兩個太監外,所有的將領都真確地感受到了悲涼,人類的悲歡雖不相同,但同樣的身份和類似的命運讓他們共情且心寒,人心如同堅固的堤壩,已經開始出現裂紋。
駐扎在關前的河西軍聽到了這突兀的變故,連忙策馬前進中軍匯報給李嗣業。
坐在帳中的李嗣業得知后,心中先是一喜,隨即黯然點頭神傷,緊接著掩面長泣,嚎聲震動,口中悲呼道:“常清!我的常清吶!我的兄弟啊,你我多年情誼,兄竟不能救你,讓我有何面目見你于九泉之下。”
軍中眾人聽見主公的哭泣聲,紛紛前來帳中見李嗣業,見他情真意切不似作假,也不免拭淚相勸。在場的多數不識李嗣業的計策,只有段秀實狐疑地站在原地,負手一言不發。
燕小四和田珍上前勸解道:“主公,莫要太過悲傷,封將軍定是被閹賊所誣,等我們攻破潼關下長安,將李輔國等閹人鏟除,為大公子和封將軍報仇。”
李嗣業滿眼淚水,伏案咬牙道:“閹人殺我兒,又殺我昔日舊部,此仇不共戴天,傳令下去,全軍素縞,為封將軍設祭,進攻潼關!”
李嗣業下令之后,河西軍前軍人人著素,在潼關城前扯起白幡,命燕小四架起火炮,對著城頭上猛轟。
郭子儀驚聞河西軍攻城,來到城頭上看見下方河西軍眾人披麻戴孝,不由得咂舌道:“完了,封常清算是含冤莫白了。”
魚朝恩和程元振倒是得意得很,躲在瞭望臺的暗室之內,扶著洞口一邊往下看邊說道:“看見了吧,封常清確實是李嗣業的同黨,李嗣業給他置辦這么大的葬禮,也足見二人情誼深重。所謂的陳情謝死表,也不過是為了蒙蔽陛下和我們。”
李嗣業身穿素縞親自擂鼓助陣,士卒們推著攻城梯仰攻,防守城墻的部隊紛紛往下拋石射箭,下方河西軍則用弩車和火炮朝城頭進攻,直至傍晚時分,雙方各有死傷。
當夜,李嗣業命人把潼關前的營地中插遍火把,然后率領所有人馬撤出了潼關關前,后退到靈寶縣境內,主力直接撤退到了陜郡。他明知郭子儀不是哥舒翰,皇帝李亨也不會再犯下其父那樣的錯誤,但還是做了這樣的決定,退一步海闊天空在這里或許也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