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華夫妻倆內心里早就斷定黃瀚是個異類,縱然不是天才也應該相差無幾。
那是《大國崛起于明末》這本書導致他們有了這樣的想法,文如其人,他倆都細讀了十幾萬字,都認為這文筆和思路全然不是一個十二歲少年能夠擁有。
黃瀚老臉皮厚,面對調侃渾然不覺,他還假模假樣一聲長嘆,道:
“唉!我接觸面太窄,沈叔叔,如果您每天派我去縣里組織干部科跟鄉鎮書記、鎮長、鄉長談話,我相信用不了一個星期,肯定能夠發掘出許多可用之才。”
見兒子越說越不像話,黃道舟老臉掛不住,板起臉呵斥道:“不許胡說八道,吃飽了沒?吃飽了趕緊滾蛋!”
沈建華連忙制止道:“別啊!黃廠長,我跟你說實話吧,我今天來你家就是為了聽聽黃瀚的高談闊論。
你千萬不能把他當孩子,他寫的長篇我已經看了,那文筆哪里是一個小學生能夠擁有?”
秦局長附和道:“沈書記說得太對了,黃廠長,我也看了《大國崛起于明末》,能夠斷定你家黃瀚妥妥的是個天才,你千萬不能把他當做一般孩子對待。”
錢國棟添油加醋道:“我早就知道黃瀚是天才,從來都沒把他當孩子看,他不管說什么‘老卵’的話,我都聽得進去。黃廠長,在這一點上你要向我學習喲!”
黃瀚趕緊道:“沈叔叔、秦叔叔、錢叔叔,你們過獎了。我肯定不是天才,有可能是開竅得比大多數孩子早而已。
我之所以了解聯運公司的現狀,都是聽成叔叔和成文閣說的。這其實是學而知之。”
秦淑珍道:“學而知之?黃瀚,你現在還每天看報紙嗎?”
“當然看,還記得不少社論。也能夠從文章中琢磨出上面的精神。”
沈建華道:“既然如此,你再多談談,談談對當下發展形勢的理解和判斷。”
“那行,我們一起探討。”
“學無先后,達者為師,我們今天暢所欲言不分年齡,不管職務!黃瀚你接著說,不要挑好聽的。”
黃瀚本就想著盡可能多說,只要沈建華能夠聽進去一些,都有利于三水縣更好的發展,也有利于沈建華的前程。
還有一個有利于,當然是自己家。
很簡單,三水縣整體經濟實力上去了,規模大、條件好、菜肴經濟實惠的“事竟成飯店”生意肯定越來越好。
黃瀚此時根本不藏拙,反正連沈建華夫婦都誤認為自己是天才了,說得前瞻一點應該也無妨,有“天才”光環做擋箭牌呢!
他清了清嗓子,侃侃而談:“國家執行土地搞聯產承包責任制,這條路完全正確,但是接下來就會面臨一個大問題,農民少了管束還用不著上工掙工分,農村富余勞動力何去何從?”
“對呀!這個問題迫在眉睫!縣里已經在苦思對策。各鄉鎮組建建筑隊去東北是個不錯的辦法。”
“沈叔叔說得沒錯,我們縣的就業崗位有限,保守估計以后幾年會有十幾二十萬農民放下鋤頭進入城市找工作。
搞建筑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確實能夠消化許多沒有技能只有體能的農村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