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錢國棟去了劉莊鎮后,那里的干部就表態,劉莊大廈無論如何也不能比鄰居紅菱鎮、錢劉鎮建造的大樓小。
事實證明先富裕起來的人絕大多數是有眼光的,對于能夠在城里最繁華的街上擁有門面房很積極。
沒幾天,甚至于有的鄉鎮要求增加分給他們的指標,錢國棟主抓在一塊,他最初要求每個鄉鎮修建六千平方米建筑面積,占地面積基本上是二十米乘以五十米,六層樓。
這種大樓南北通透,臨街門面長度二十米。
要求增加面積可以啊!但是臨街的東、西長度不可以有,只能增加南北長度,不可以增加太多,同意再給十米。
增加十米長度就等于一層增加二百平方米,砌六成就能多出一千二百平方米,絕大多數鄉鎮領導表示滿意。
此時還沒有撤鄉并鎮,三水縣有鄉鎮二十八個。
每個鄉鎮都有一二十個行政村,人口一兩萬的居多。
改革開放農村全面執行大包干初期這幾年,被解放的農村人絕大多數日子好過多了。
其他地方黃瀚沒有發言權,反正三水縣的農民中出現了不少先富裕起來的。
各鄉鎮、村都存在攀比現象,你那里有養魚專業戶成為了萬元戶,我這里有養雞大王,他那兒有養豬狀元……
走出去搞建筑的農民工也賺回來了不少辛苦錢,恐怕有不少包工頭也成為了萬元戶。
再加上黃瀚魂穿帶來的影響,三水縣跑運輸的個體戶至少多了三四千,這又會產生許多萬元戶。
總而言之,三水縣的綜合實力拿原本歷史相比肯定翻倍了。
鄉鎮領導們號召先富裕起來的農民共同拿出錢在縣城西大街修建一座大樓,出多少錢得多少產權。
城里的門面房?聽起來都帶勁,以前苦哈哈的農民哪里敢想?
現在有機會擁有。感興趣愿意參加的農村人不在少數。
歸根結底是因為錢國棟這個人說話直來直去,基本上不打官腔、不含糊其辭。
黃瀚言辭灼灼斷定西大街的門面房會一直漲價,十年漲十倍都不稀奇。
錢國棟也看到了物價飛漲,建筑材料漲得更兇,他同樣認為房價肯定漲。
因此他召集鄉鎮干部開會動員時,根本不怕承擔責任落下放口炮的罵名,把胸脯拍得“嘭嘭”響,把房價上漲的預言說得板上釘釘。
縣長是這個態度,說了這么肯定的話,鄉鎮領導當然會有樣學樣。
他們為了忽悠來更多資金,開會傳達時理所當然會再加點料。
三人成虎,于是乎,各鄉鎮都在傳在西大街入股買門面房,約等于買了聚寶盆,十年以后靠租金都能活得滋潤。
此時的農民比后世純樸多了,真的無中生有騙他們都比較容易。
更別說號召他們拿出錢來買房子這種真真正正的大好事。
所以肯拿出錢入股的人家真的不少,一個鄉鎮只要集資幾十萬就夠修一棟六七千平方米的大樓,以各鄉鎮動員起來的力量就能拿下三百多米的商業街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