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惠農集團’、‘江河船舶集團’、‘快哉風電器廠’等等都是先收款后發貨,現在需要購買‘惠農集團’的自卸卡車,交款三個月后才能夠提得到車。”
見一把手談起三水市的現狀情緒又高漲起來,高市長改口了,繼續提問道:
“咱們有沒有預估即將成立的‘中港實業紡織集團有限公司’一年營收能夠達到多少啊?”
“保守估計以人民幣計算,第一年營收超過三個億,第二年確保五個億,第三年保八億爭取十億!”
“這個樣子發展下去,‘中港實業’的營收肯定是我們市的冠軍!”
“未必!別忘了我們還有潛力巨大的‘全力企業’和‘惠農集團’。我其實更加看好‘全力企業’,認為以后我們市的營收冠軍非他莫屬!”
陳義華點頭道:“我也是這么認為的,我不僅僅看好‘全力’空調,更加看好黃道舟同志,看好在他帶領下的‘全力企業’全體干群。”
“對!我贊同秦書記、陳書記的看法,‘全力企業’樹正氣,最有凝聚力,又有黃市長這個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領頭人,三年后實現營收超十億大有可能。”
黃道舟有點另類,從來沒有計較過個人的獎金和待遇,做到了請客不到、送禮不要,還經常私人掏錢請同事們聚一聚,贏得領導班子一致好評。
唉!可惜黃道舟的行為只是個例。
因為黃瀚家太有錢了故而黃道舟心理平衡,他用不著為個人能夠賺多少錢挖空心思,而是一門心思實現自我價值,實現胸中的抱負。
用衡量黃道舟的標準要求每一位領導干部,那就是理想主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啊!
秦昆侖疑惑道:“你們為什么更加看好‘全力企業’?要知道‘惠農集團’生產拖拉機、卡車,‘江河船舶’集團生產江船、海船,那可都是大家伙!”
陳義華是老牌大學生,不容易頭腦發熱,他知道科技的差距,他道:
“我就是因為‘惠農集團’生產卡車,是大工業。‘全力企業’生產空調,是民用產品,我才更加看好‘全力企業’。”
“說說你的理由唄!”
“我們的汽車工業早就落伍了,蘇聯的技術也不太行,‘惠農集團’僅僅能夠完成組裝,想要生產出合格的發動機真的太困難了。
‘全力企業’的研發投入很大,家用空調的技術門檻其實不太高。
在黃市長管理下,再加上黃瀚那個天才出謀劃策,兩三年內所有的零部件全部國產化大有希望,再積累個三五年,擁有國際競爭力也不是夢想!”
“咦!有道理,我至今都沒聽說過哪家生產空調的廠子有多么不起。
但是知道一汽的解放、二汽的東風,南京的躍進,還知道滬城正在合資生產的德國大眾牌。‘惠農集團’要跟那些單位競爭,還就真的夠嗆!”
秦昆侖說得很對,八七年,中國生產空調的企業都在起步階段,牌子很雜,沒有誰獨霸天下,連獨霸一方都做不到。
原本太州誕生的“春蘭”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做成了國內空調第一品牌。
現如今因為黃瀚帶來的蝴蝶效應,太州“春蘭”消失了,三水“全力”橫空出世,發展勢頭比歷史上的“春蘭”還要迅猛。
預計八八年,“全力”空調的銷售額就能排名全國第一。
陳義華道:“競爭對手弱,國內市場大,正是創牌子的時候。
黃市長從來沒有忽視過產品質量,又特別注意自身形象,明年‘全力’空調的售出數量在國內獨占鰲頭最有希望。”
“嗯!你這么一分析,我心里明鏡似的,以后我們更加要重點扶持‘全力企業’。”
“我們是不是應該考慮引進外國技術和資本合資‘惠農集團’。”高市長道。
秦昆侖反問道:“誰不想?莫非你有路子?”
“我?我家三代貧農,哪有海外關系?”
馬縣長道:“汽車工業是特大項目,憑借個人關系至多能夠進人家門毛遂自薦,其實沒什么用,關鍵還是看實力。”
陳義華道:“宣傳很重要,配套也很重要,基礎建設更加重要,我相信只要我們練好基本功,保不準就能吸引到世界知名企業!”
“有道理,細枝末節也不能忽視,必須強化治安,保持整潔,宣傳五講四美。我們要向外商展示與眾不同的三水市。”
眾人越談越有信心,漸漸地把談判時的憋屈拋之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