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沒有一個密封的空間,如果要做和小爐子的話,又太麻煩,太花費時間。
所以,只能露天煅燒。
這樣的話,極易造成火力不集中,從而導致陶器的質量差,成品率又低。
這種結果,是李小賢不愿接受的。
為解決這些問題,李小賢是有過考慮。
如果放在現代,他有很多種辦法來提高柴火的燃燒溫度,可現在是原始社會,幾乎什么也沒有。
“燃燒有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著火源。只要提高助燃物便可以提高火焰溫度,既然這樣…”
李小賢仔細思考,經過挑選,最后一個辦法就是…
“風。”
“所謂的風其實是空氣的流動,而燃燒是可燃物與氧化劑作用發生的放熱反應。
其中的氧化劑最主要的成份便是空氣里氧氣,我只要加速空氣的流動,那么火焰燃燒的就更加迅速。
這樣一來,柴火的燃燒溫度一定能夠提高。
如果有密封空間的話,一定可以達到1000度以上。”
李小賢迅速的在地上列出公式,計算用多少空氣流動速度,才可以讓柴火燃燒溫度,在自然氣壓下達到極限。
“唰唰唰!”
李小賢奮筆疾書,地面上密密麻麻都是些計算方程式,讓人覺得眼花繚亂,呼吸不過來。
什么才叫做學霸。
這就是。
大猩猩立刻過來圍觀。
這些奇形怪狀的數字和字母,在它們眼里就跟畫畫一樣,看不出什么名堂。
不過看上去逼格蠻高的樣子。
幾分鐘后,李小賢自信的笑了笑,扔到手中樹枝,把猩猩們叫過來。
怎樣才能增加空氣的流動?
在這個什么也沒有情況下,只能用最土的辦法,用嘴吹或者拿扇子來扇。
用嘴巴吹當然行不通,可能吹到斷氣都無法讓柴火達到理想的煅燒溫度。
那么只能用另外一種辦法。
李小賢為何要計算這么多的繁瑣公式,就是要考慮到全面,用多大面積的扇子,用多大的力,扇風的頻率…等。
滿足這些條件后,就能讓柴火的燃燒溫度無限接近1000度。
扇子的材料,首先用到的是芭蕉科植物。
它們不僅葉大,還后堅硬,就像薄木板一樣,十分耐用。
采集出芭蕉葉,李小賢按照原先計算出來的面積,用利爪裁剪出來,并交給猩猩們。
接下來,就是要教它們如何使用芭蕉扇來扇風。
扇風不是胡亂的扇,多少力度,多少幅度,扇的速度和頻率,都要按照李小賢計算出來的數值執行。
大猩猩們也十分配合,不怕苦不怕累,李小賢說什么,它們就做什么。
這讓李小賢感到十分欣慰。
為了強大,一切的努力一定會有收獲,都是值得的。
經過,半個多時辰的訓練,這些大猩猩勉強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