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自然界,事物的形成規律都是是如此。
世間一切事物或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
這世界是一白一黑。天一半,地一半;男一半,女一半;清凈一半,濁穢一半。
我們的心同樣如此,一半是正面的,如歡喜心、惻隱心;一半是負面的,如貪婪、傲慢。
萬物不離陰陽,當你懂了陰陽,就能了解事物的發展規律。
這是中國人的智慧精華,你可以用它去闡釋任何事情,一切無不以陰陽為準則。
你知道了陰陽,你就知道了世界。
徒陰則不生,徒陽則不長。萬事萬物都離不開陰陽,而且必須同時具備陰氣和陽氣,所以叫負陰而抱陽。
四季的變化,人生的生老病死,都是陰陽二氣消長的結果。
陰陽,乃天地間最大的學問。
如果你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忘記了陰陽,你就一定會犯錯誤。
“二生三”就是說,有了陰陽以后,通過陰陽雙方的運動轉化,萬事萬物就因此產生,這也就是“三生萬物”。
所以,所謂的“三”也就是陰、陽、陰陽交融這三種狀態。
當陰陽雙方交融,既不過分也不偏衰,呈現著一種協調的狀態時,即為陰陽交融平衡。
天地有陰陽,人間事同樣有陰陽,是的非的,好的壞的。心胸夠大,才能容得下二氣對沖;心地夠正,才能心不動使其貫通為暢達一氣。
做人如果也達到了陰陽交融平衡的境界,則可稱為“中和”。
《中庸》里講,“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人的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是中,表現出來合乎法度,沒有過度也沒有不及就是和。
中,是中正做人。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做人首先要立身中正,正道直行,做事光明磊落。
中,是中庸處世。不偏不倚,凡事把握一個度,話不能說滿,事不能做絕,凡事留有余地,則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然后是剛柔并濟,最后是通達靜定。
和,是圓融調和。圓融調和,是遇事思慮周詳,拿捏有度,積極尋求解決之道,結果才會皆大歡喜。
和,是低調謙和。《周易》乾卦上九曰:“亢龍有悔”,當人或事物達到頂峰,就會從盛漸衰而萌生悔意,因為頂峰時期是不會長久的。這就是月圓則虧,水滿則溢的道理。避免衰敗的惟一法門,只能是保持謙和謹慎。
中是天地萬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道理,達到陰陽平衡的中和境界,萬物就可以和諧共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