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已經一年了,有了初步的電力供應,緊張期也應該過去了,有步驟的放開管制也是必須的了。
人不可能一直處于全面的管制之下,林秘書帶來的消息則說明了這一點。末日一年里,有沒有新的公司成立?可以說沒有,關閉的公司倒有一大把,與互聯網相關的公司可以說消失的差不多了。
當電力的問題得到初步的解決后,民間的力量也該活躍起來了。不久前想要招攬李杰的那個人,其背后的人嗅覺可謂相當的靈敏了。
新公司的成立和出現,代表著人類的文明也渡過了困難期,該到恢復的時候了。
“既然已經放開了口子,那我們就不以個人的身份加入新公司了,以實驗室的名義加入新公司就行。”說到這里,李杰看了眼隱含興奮眼神的李金鳳,“金鳳畢業于名校,能力也非常不錯,她就代表實驗室參與新公司的管理工作吧!”
李金鳳的堅持終于得到了回報,她的野心也有了起點,對于李杰的安排,她是舉雙手贊同。
于是,接下來的談判就該李金鳳出馬了。林秘書與李杰談話,只是確定了基本的框架,詳細的內容就得李金鳳與相關的人員談判解決了。
李金鳳也沒有放棄在實驗室的存在,她深刻的明白,實驗室才是根本,其它的只是輔助。
或許,把實驗室發展成世界上最為偉大的實驗室,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李金鳳與新公司的其他成員們討論問題時,不由的在心中暗自想著。
縣里對水電站真的是萬分的重視,專為水電站研究的發電機沒有全部完成設計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的開始了基礎建設。
“發電機是沒有設計出來,修人工河卻沒有問題吧?不能讓人們在這個寒冬中閑著,得讓人們動起來!”縣里的一次會議上,兩位大佬統一了意見。
于是縣里就拿著實驗室出的設計圖,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建設。他們寧愿讓水電站等設備,而不是讓設備等水電站。
為了讓施工進度更加的快,林秘書專門上門,讓李杰設計了一種新型的火花塞,忍著心痛使用了一批源礦蓄電池,讓縣里的爬窩很年的大型工程車輛運行了起來,為此縣里把儲備的油料都拿了出來。
奮馬河變成了一個大工地,冬季的奮馬河流量變小,降水量也小,正是施工的好時節,縣里組織了近萬壯力到工地上,一片熱火朝天的情景出現在大地上。
除了直接在工地上做工的人,間接為水電站工程服務的人更加的多。水電站不是說基礎工程完工就完了,它的發電設備也得自主生產,為此成立的發電機制造廠也以極快的速度成立,然后一個占地面積極廣的工廠也在人工河附近開始建設。
新工廠吸納了一批人,為新工廠做配套的工廠,也在縣里的安排下做復工的準備,在這個冬天,不但縣里沒有了閑人,就算鄰近縣的人也被吸引過來。
幾處大的工程開工,那物資是大把的消耗,但縣里一點也不擔心,奮馬河水電站工程,不但得到市里的高度重視,就算是省里也很重視,大批的物資由省里直接調撥到縣里。
幸好縣里并不是一點工業基礎都沒有,末日前縣里有一個原本排名全國前百的煤鐵集團,加上水泥等物資生產廠也不缺,縣里的幾大工程算是順利的進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