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某些設定上的限制,死者并不知道他是死者,且被復活的死者會干擾他人的認知,在生的時候不會讓人感到違和,在死的時候也會讓人淡忘對于他的記憶。
更通俗的解釋就是在概念上去掉一個人來掩飾復活事件的發生。
已知的可以解決這個詛咒的方式有兩個。
第一種方式是讓死者再次死亡,而后對于生者的意識干擾消失,使得隨即同班同學以及其家屬死亡的恐怖詛咒事件消失。
第二種方式,是在這26年間隨著前輩們不斷地摸索得出的解決方式。
因為不知道誰是死者,所以在這個班級中隨便的挑一個出來,當做幽靈,被稱作為‘不存在之人’被無視掉,在校期間所以人都無視這個‘不存在之人’這一年就會平安的度過。
沒有人會記得那一年重生的死者是誰,但是這樣的一個傳說卻一直流傳下來且被人銘記的原因是因為,每一年的三年三班都會少一套桌椅。
桌椅的數量是按照班級的人數準備的,但是因為死者的混入以及對于生者記憶的干擾與現實中的影響,被稱作‘死者已經混入’的事件就產生了。
劇情開始的那一年,班級內的桌椅是正好的,大家都以為是‘沒有之年’,在剛開始的時候并沒有選出見崎鳴當做‘不存在之人’,但一切都在聽說班級內將要有轉校生榊原恒一轉入發生了變化。
整體的設定而言,其實是沒有男主也會發生災厄的一年,但是由于智障的開頭,讓‘男主殺了所有人’這樣的印象深入人心,哪怕后續洗的再明白也是有著多多少少的牽強。
這是與改編漫畫后的沖突與表現力的問題。
李唯清楚的記得自己一刷時‘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的心理。
作為一個求生欲極其強烈的人,但凡出現這種大家說‘一定不要去做’‘一定不要去跟她說話’‘否則會出現很嚴重的后果’這樣的事情的時候,他肯定會照做的,乖巧的避開,壓下自己的好奇心,把求生欲這幾個大字寫在自己的腿上。
不過,興許這就是他沒有辦法成為男主角的原因吧。
在紙上捋順劇情的李唯,看著手寫著的劇情大綱,無奈的抽了抽嘴角。
既然是‘不能說’這樣的俗稱約定,那開始就不要有著最初模棱兩可的敷衍好不好啊!
需要做的事情僅僅是指在男主疑惑的時候,所以人給予他的回答都是‘見崎鳴’不存在,班級里沒有這樣的一個人,你旁邊并沒有桌子。
大家都是越抹越黑,偏生就要激起男主的好奇心,導致著男主跟女主瘋狂搭訕。
好了。
一圈人因為‘不可說’的約定,都對男主進行了敷衍,而男主不負眾望的也跟蹤妹子到了妹子家里,而后才有了人偶間的攀談。
對于男主‘多管閑事’的行為很是無奈的女主,選擇了解釋,于是才有了人偶間內的攀談。
見崎鳴與男主榊原恒一交代了這個班級的詛咒,說明了情況,希望男主可以理解現狀不要再跟她說話了。
此時,劇情如果要強行解釋,‘這是因為設定大家才跟男主這么說話的’,李唯尚且還是可以接受的,但后續的劇情中,讓李唯究極無法理解的事情出現了。
原著中的情況是這樣的:
到期中考試的時候,男主看著提前交卷的見崎鳴便也提前交卷追了出去,并且跟她搭訕了起來。
這···這就是男主的與眾不同嗎?
已經知道了詛咒,且知道了避免的方式,在現在這種并不知道詛咒其實已經生效的情況下還繼續跟女主攀談。
這···就是手握劇本男主無畏的樣子嗎?
問題在于這個行為影響的不僅僅是男主一個人的性命,經過26年間前輩們的不斷嘗試與努力,這個詛咒波及的是全班人的性命這件事情是被肯定的。
這個男主在知道這種情況還秉承著‘正義之心’去找女主談話是認真的嗎?
就算根據后續劇情而言,男主現在的行為并不是導致一切禍患的元兇,但在情報并不是很發達的‘現在’這樣的搭訕真的是沒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