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正當林修遠集中注意力想看個仔細時,變化毫無征兆的消失了。
“幻覺之后又是幻視嗎?”
林修遠自嘲的搖搖頭,他覺得自己一定是太累了,或者是昨天被打之后腦震蕩的后遺癥還未恢復,這才讓自己整個人都有些不對勁。
打開冰箱,努力讓自己忘記牙槽的疼痛隨意吃了些東西補充體力后,天色已經完全暗了下來。
今晚是個沒有月光的昏暗夜晚,這讓店內忽明忽暗的日光燈越顯陰森恐怖,再加上店中各種稀奇古怪的古物與分不清是何種遠古生物的殘骨,讓氣氛猶然變得微妙起來。
如是以前,這樣的場面絕對會讓林修遠嚇破膽。他并不是個大膽的人,和弟弟林修志比的話,他簡直就是一個膽小鬼。可是不知道為什么,在今天,他卻覺得很心安,就仿佛弟弟修志依然陪伴在他身邊一樣,讓他無比放松、充斥著令人懷念的安全感。
而這時,他注意到了自己手上的那枚玉石戒指。
這是一枚非常普通的中式方戒,戒指的主體似乎是由類似青銅的金屬所打造的,并不是什么珍貴的金屬。一塊方正的墨綠色玉石便是戒指的戒面,沒有繁復的雕花,就質地來看,似乎也不是什么名貴的玉種。
就這枚玉戒的價值來看,在路邊攤上賣個三美元或許都沒人要,但這卻是林修遠曾祖父所遺留下來的古物。在林家人的眼中,這或許不值什么錢,但這卻代表著林家的歷史,是一百多年前,林家曾祖作為華工登上美國國土開始傳承至今的一段歷史。而作為林家長孫,林修遠從他父親的手中接過了這枚玉戒,一直戴到今天。
對這枚玉戒,林修遠很熟悉,他甚至因此被同學取笑過,畢竟在其他人的眼里,它實在是太難看,太過平淡無奇了。可是今天,當他仔細端詳著這枚戒指時,他發現今天的那塊方玉似乎是比往常更光潤、更通透了一些,而且仔細看的話,似乎能在溫潤的玉面中看到一道如水紋般不斷波動的綠色幽光。
“這是……幻覺?”
林修遠用力揉揉眼睛,可眼前的景象并沒有任何的變化,這表示一切并不是幻覺。
對于玉,林修遠了解不深,但就學術上所代表的物質成分來說,林修遠對玉這種物質也不算陌生。
同寶石一樣,玉石同樣是巖漿溢出時所伴生的高溫遺留物。相比璀璨的寶石,玉石猶如華人的個性一般內斂沉寂的多。這是因為寶石取自單晶礦物,也就是說,一顆寶石通常取自一顆單獨的大顆粒晶體,因此在打磨切割后,寶石會呈現出璀璨的光華。而玉石則不同,它是另一個概念。玉石由無數的肉眼所無法看到的細小晶粒所組成,只有在高倍顯微鏡下才能大致看清其結構。由于光線很少能滲進玉石內部,所以玉石只能給人一種溫和的水潤感,無法像寶石那般璀璨透徹。另外,就形成而言,也是有稍許區別的。就如林修遠手上這塊碧玉,它除了高溫、高壓等作用外,還是沉積作用的結果,也就是生物殘骸堆積、碎屑沉積和化學沉積的結果。也許正是因為其形成的特殊成分,自古,華人便認為玉石是有靈性有生命的。華人認為玉要養,而寶石就沒有這樣一個說法。就實事來說,人養玉也確實能改變玉的某些外在特征,而假如將其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其成分卻和原先并無變化,這一點到現在也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林修遠是西方教育模式下的頂尖存在,對于物理、化學、生物學均有不凡的研究。但另一面,他成長在一個懷舊的中式家庭中,復古情操嚴重的祖父在其成長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對于東方古文化,他也有很深的造詣。因此相比其他人,他擁有更豐富的雙向思維拓展性。當眼前所發生的變化無法在西方的現代化學術中找到答案后,他立即跳出了思維的局限性,從東方的古典中找出了類似的解答。
寄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