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同敞輕嘆了口氣,道:“都拿回去吧,給我盛碗清粥就是了。”
說到這,張同敞話又一轉,“算了,不必再退回去……將食盒送與門外值守將士,就算是犒勞眾人一夜勞苦了。”
……。
然而,在張同敞剛端起粥碗,準備喝一口時。
一個士兵匆匆而入,大呼著“將軍……”。
張同敞蹩眉道:“懂不懂規矩,慌什么……有事就講。”
“將軍……稟將軍,剛從宮門口從來消息,秦王入宮了。”
這話讓張同敞不由得勃然變色,他急問道:“秦王是一人入宮,還是帶人入宮?”
“回將軍,帶了一人。”
“呯”地一聲,張同敞將碗重重放在案上,濺出了一溜的粥水。
張同敞是個聰明人,他立即就意識到,朱存釜一早帶人入宮,這人,定是馬士英莫屬。
否則,以朱存釜如今的地位和脾性,哪還會一大清早入宮稟事?況且這與禮不合啊,雖說是宗親,可皇帝畢竟是示出閣的女子嘛。
張同敞背地里阻止馬士英面圣,為得就是不讓吳爭請求朝廷出兵增援的目的得逞。
皇帝不知道,不出兵增援,這無可非議。
皇帝若知道,不出兵增援,那就是誤國了。
哪怕是知道當作不知道,那也比知道強。
張同敞起初并不反感吳爭,甚至還頗為欣賞,畢竟二人之間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北伐。
可那時張同敞只是個侍學士,有道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聽到吳爭在戰場上節節勝利,自然是擊掌贊嘆。
如今,張同敞已經進入權力中心,官居二品,掌握著右營京城衛,并執掌錦衣衛,所考慮之事,自然關乎國柞、社稷之大事。
所謂人無遠慮、近有近憂,吳爭異姓封王已是僭越,何況手中實力,早已形成主弱臣強之勢,那么做為忠于國朝的重臣,首先想到的是社稷安穩,那么,吳爭在他的眼中,便是權臣、強臣、潛在的逆臣、將來的國賊,當誅之!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很微妙的原因,那就是很有可能,朱媺娖會下嫁于張同敞,可義興朝中,哪位大臣心中不清楚,朱媺娖對吳爭有情?關乎兒女私情,就算再正直之人,恐怕也看不穿、勘不透。
如果張同敞原本只想削弱吳爭手中的實力,點到即止,那么眼下,張同敞想要的是,吳爭死!
借刀殺人!
借清軍的刀,殺國賊,有何不可?!
張同敞防到了馬士英會找人幫忙,也防到了馬士英會找黃道周、王翊等人幫忙,所以,張同敞已經吩咐下去了,可他卻防不到馬士英會找朱存釜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