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維四人商議了許久,無法形成共識。
這確實很難辦,一旦強征,引發了列國反彈,那就很可能又是一場戰爭,大將軍府無法承受另一場戰爭的考驗。
可如果不強征,那么大將軍府就無法將眼下這場戰爭繼續下去。
僅靠民眾的捐獻和對十一府富商、豪門財產的征用,是不夠支撐在江北打一場近二十萬人參戰的戰爭所需的,況且,新征召的六萬新兵仍須裝備,此時的軍工坊,更是有錢也難以買到供生產的原料物資,這極大地限制了軍工坊的產量。
就在眾人舉棋不定之時,一直沉默旁聽的錢瑾萱說了這么一句話,“公爹、諸公,如果夫君遭遇不測,大將軍府還能存續下去嗎?既然事情已經到了最壞的程度,敢問諸公,還能壞到哪去?”
這句話,讓吳伯昌率先贊同,他也說了一句話,“如果在天下和我兒子之間選擇,老夫選擇兒子!”
有這二人的背書,還有誰能提出異議?誰又敢提出異議?
一旦吳爭真有不測,那就是謀殺主上!
于是,緹騎四出,北伐軍迅速連夜出動,強行封鎖了兩大港口,宣布所有物資被大將軍府臨時征用,直到戰爭結束。
……。
相較于強征番商物資,吳伯昌、錢瑾萱更煩心另一件事。
這事說大,大!
說小,也小。
黃應運,這個曾經在吳爭面前狼吞虎咽的窮傻書生,再一次奉李定國之命出使杭州。
不過這一次,他顯然不同了,他不僅僅是晉王使者,更是永歷欽使。
隨他而來的使團人數并不多,人多了招韃子阻截嘛。
使團僅五人,除了黃應運之外,最顯眼的,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和一個十三歲的女娃。
換上錦衣華服之后,黃應運才道明來意,聯姻!
誰與誰聯姻?
永歷帝欽命,晉王與吳王聯姻。
這世道亂成什么樣?
親王與親王聯姻,關鍵是,雖不是同朝,卻都在大明旗下的永歷朝和義興朝。
更關鍵的是,兩王都是親王爵。
最關鍵的是,要聯姻的女子,就是那個十三歲的女娃,李定國的長女,李海岳。
最最關鍵的是,正主兒不在,讓誰來決定,接不接受聯姻?
張國維、熊汝霖、張煌言、莫執念,在這個“關鍵”時候,皆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回避,美其名曰,戰事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