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一百多門炮同時轟擊,覆蓋在二丈寬的官道上,那種情景,是很難進行準確描述出來的。
它就如同炎夏突降的暴雨,劈頭蓋臉地傾泄著不滿,任憑你擎著傘還是穿著雨衣,一秒之內,就可以讓人從頭到腳,淋成落湯雞。
避無可避!
想來這些趾高氣揚的韃子騎兵,此時的感覺,應該也一樣。
當然,他們很可能來不及有感覺了。
因為,沒有任何時間讓他們有感覺。
鐵與火的洗禮,除了被爆炸聲掩蓋的哀號,什么叫聽不到。
這一仗,打掉了敵騎近三分之一的兵力,敵騎前鋒被一掃而空。
宋安是個謹慎的人,他不敢放敵騎過轉彎角太遠,自然殲敵不會太多。
因為他兵力才幾百人,一旦有數十漏網的騎兵沖過炮火覆蓋區域,那對自己無異是致命的。
所以,敵騎前鋒一旦進入炮火射程,宋安果斷地下令轟擊。
如此打了敵騎一個措手不及,敵人囂張的氣焰被瞬間打滅。
處在隊伍中間的呼尼牙羅和僥幸逃過一劫,他原本在簡單整肅之后,還是想反擊的。
可他在用望遠鏡觀察到北伐軍火炮陣地設在彎道西側的半山坡上時,迅速打消了反擊的念頭,他估算到,就算讓輕騎爬坡突擊,這上沖的速度也會變得緩慢,而這個沖鋒時間,足以讓北伐軍進行二至三輪的炮擊,這對于突擊的輕騎是致命的。
就算沖至北伐軍火炮陣前,火炮難以起作用,北伐軍還有火槍可以阻擊。
所以,想明白了這點的呼尼牙羅和,黯然率虎口余生的騎兵向宿遷方向撤退。
短短不足一刻鐘,同樣的行軍,同樣的韃子騎兵,區別在于,行軍方向截然相反。
而相較于來時的趾高氣揚,此時就變成了垂頭喪氣。
這便是利用絕對的局部地形優勢,打一場不對稱的伏擊戰,從而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戰術方法。
哪怕是沒有虎蹲炮,使用弓弩、火槍也一樣,雖然效果可能會遜色些,但戰術效果基本上還是可以達到。
搶占山川、水流優勢地形為己所用,這是松江軍校最被強調的一科,而這樣的戰術僅僅只是皮毛。
戰后打掃戰場,殲滅敵騎六百六十三人,沒有俘虜或者傷兵,或許當時是有的,但清點時,肯定沒有了。
可憐的是戰馬,這六百六十三人的座騎,完好或者輕傷的戰馬,僅不足五十匹,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打掃戰場的北伐軍不殺戰馬,哪怕是受傷的戰馬。
可想而知,當時四濺的鐵彈片,該有如何密集。
崖鎮伏擊戰,在日后成為一個典型的戰術戰例,它的意義在于,向世人證明了,就算兵力相同,甚至兵力遜于敵人,只要部署妥當,韃子騎兵也不是不可戰勝的。
而宋安雖然自愿成為了一個“影子”,但正由于此戰,他生生進入了日后大將軍府“十大名將”之列,只是墊了底,行十,當然這是后話。
……。
都說有什么樣的領導,就有什么樣的手下。
大將軍府轄下將領,不一個省心的主。
蔣全義的張狂、狠。
池二憨的悶騷、勇猛、粗中帶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