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先生方才所言正值天下大亂之際須有一明主統一發號施令,學生不以為然,先生之言前提是須有明主,可當今圣上當得起明主二字嗎?”
“大膽!”
“放肆!”
黃宗羲終于怒了,和顧炎武同時喝斥道。
可這次李颙已經不再回頭看吳爭,他平靜地道:“當今圣上擁二十一府之地,千萬百姓,外不能震懾敵寇、號令北伐,內不能于民生計,先有錢莊、銀號弊案,后有群臣叛逃……如今,天子坐擁二十余萬大軍囤兵南岸,卻坐視北伐軍被敵合圍而不救,蒼天在上,公道自在人心!如此君王,豈可稱明主?”
黃宗羲面目激憤,可一時難以反駁。
顧炎武怒極反笑,帶著一絲譏諷道:“小子可知,當今圣上乃吳王擁立?”
這話令李颙臉色大變,回頭看向吳爭,他終于意識到自己的語病了,這不是指著和尚罵禿驢嗎?
果然,吳爭的臉色變了,他已經慢慢轉身,正面對著眾人。
吳爭看著李颙,好一會道:“之前你問本王可是神仙、圣賢,本王回答,不是!既然本王不是神仙、圣賢,那豈能無過?犯錯不要緊,重要的是知錯能改……對嗎?”
這話令李颙臉色一喜,他知道吳爭沒有因此怪他。
可這話聽出黃宗羲、顧炎武的耳朵里,如同雷霆,二人冷汗淋漓。
什么叫知錯能改?
這是改的事嗎?
是不是發現擁立錯了皇帝,就廢了皇帝重立?亦或是自立?如同早年將朱以海從龍椅上一把拽下?
別人這么說,聽聽也就是了,沒人當真,可這話出自吳爭之口,那就沒人敢不當真!
吳爭兵力不多,二十萬,相較清廷根本不在一個等量級,相較西南、西北大順、大西軍,更是不及五成之數,哪怕相較義興朝明軍,也是少了三成以上,可舉世無人敢輕視北伐軍,因為這是打出來的威風!
能梟首多鐸、槍殺多爾袞,至今還圈著博洛的人,誰敢輕視,那就是自己找死了。
黃宗羲、顧炎武陷入了驚恐,他們不是驚恐于自身,而是驚恐于,這要是吳爭真因此起意,廢黜皇帝,那自己二人,就成了青史罪人了。
世人絕不會去理會此時發生了什么,只會記得,是黃宗羲、顧炎武在徐州城逼反了吳王。
然而,吳爭卻并不自知,或者說,這就非他本意。
“二位副使難道就不能容本王幾天?”
聽聽,聽聽,這語氣多謙遜?
這可是吳王殿下。
黃宗羲、顧炎武相視一眼,迅速明白了吳爭的用意——威脅!
不著痕跡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