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踏觸發雷,工藝相當簡單。
這對于五年前,就已經使用絆雷,炸殘多鐸一支腳的北伐軍而言,根本就不是事。
當呼尼牙羅和率領鐵騎氣勢如虹地沖向橋面上北伐軍時,北伐軍是掉頭就跑。
這還不算,跑得姿勢怪異,甚至連家伙什都落得滿地都是。
若不是鐵殼面罩影響了呼尼牙羅和發聲,他會仰頭狂笑三聲,然后指著“奔逃”北伐軍譏笑道,“鐵騎無敵……你瞧,南蠻子果然不經打,這不鐵騎一出,便聞風而逃了嗎!”
逃也就逃吧,連家伙什都扔下了,難道一潰千里嗎?
滿騎由此士氣大振,夾馬腹的勁就更大了。
重騎起速慢,可剎車也慢啊。
事實上,在戰場中,重騎一旦提速,就算面前是巨坑,也得閉著眼睛往里撞,這也是吳爭并不怕被敵騎發現北伐軍落下家伙什的原因所在。
可惜的是,呼尼牙羅和這支鐵騎見識太少了,他們顯然無法預料北伐軍會落下地雷,或許他們不知道什么叫地雷吧。
與輕騎兵不同的是,重騎是很難躍起的,步履跨度也非常小,這幾乎和人一樣,要是負重百斤,怎么跳得起來?
步履跨度小,自然踩中的機率大,當然,踩不踩中已經不關結局了,橋面就這么寬,最多四騎并列,就算前方騎兵運氣好,后方的也會補踩,用后世的話說,這叫做坑隊友不要命!
當連串的爆炸聲響徹飛云石橋上空時,沉重的戰馬和重甲兵被氣浪拋向空中、再重重地砸落在河中,激起巨大的浪花時,當數里外的吳爭耳朵已經變得不太好使時,一切就都該結束了。
敵騎根本來不及反應,也無法反應,一旦加了速,上了橋,等于踏上鬼門關了。
吳爭選的戰場太陰損,固定的橋面,引誘敵騎加速沖鋒,就算再訓練有素的騎兵,也無法在并進的橋面上調頭,他們只能明知是死路一條,也得閉著眼睛往前沖。
他們企求能以速度沖過橋頭,那么就算折一半,也能反敗為勝。
可惜的是,他們沒有這機會,北伐軍扔下了一百多個地雷,這種數量在這樣的橋面上,幾乎是密布的,根本避不了,也無處可避。
沖得越急,引爆的越多,死得也更快。
這半里橋面,就是個被吳爭精心布置成的屠殺場,屠殺這支,在邳州犯下滔天惡行的滿騎。
二斤多的裝藥量,軍工坊試驗過,足以掀翻千斤石磨,里面基本沒有多少破片,只是盡量地密封,因為黑火藥的威力,在于燃燒中劇烈產生的氣體,而且氣體膨脹的速度遠高于黃火藥,這是優點,也是缺點,燃速極快,就代表著很難控制,所以,黑火藥的地雷,不能壓太實。
這是吳爭在泰州城外親眼目睹多爾袞三十鐵騎如何虐殺自己三十火槍兵后,讓軍工坊研制專門用來對付韃子重騎的,只追求藥量,不求殺傷力,因為重騎只要落馬,那基本上不死也殘。
吳爭不高興,心里特后悔。
不是故作姿態,而是真后悔。
戰前只想著“全殲”這支騎兵,戰后看到一片狼籍的馬尸、傷馬時,吳爭惋惜不已。
這些戰馬,絕非尋常戰馬可以相提并論,不但要比尋常戰馬高出一個馬頭位,而且體型彪悍,也是,能用作重騎的戰馬,恐怕吳爭想張羅都張羅不到,也只有象多爾袞這樣滿清的皇父攝政王,才能從北方數十萬計的馬匹中遴選出這些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