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書友“nnaahhcc”投的月票。
清廷的使團如料到來,甚至比吳爭的估計更快。
蘇克薩哈、索尼帶來了清廷的回應。
不出預料,在得到灘滸山大海戰戰報的清廷,在第一時間允準了蘇克薩哈、索尼之前在徐州與義興朝談成的和約意向。
也就是說,從雙方蓋下印章的這一刻,義興朝的勢力范圍正式越過了長江,得到了滁州、和州及鳳陽府天長的義興朝,終于有了戰略縱深,應天府不必再直面清軍的兵鋒,同時二州多的土地和一百多萬人口,足以半夜笑醒。
而最大的得益者,吳爭的大將軍府,其所轄之地迅速擴張至淮安,一個淮安府的人口就達五百多萬人,而淮安做為此時清廷歲賦的重地,其商稅和鹽稅,將會大將軍府帶來不下八百萬的歲入。
美中不足的是,高達一千六百萬兩的“賠償金”,清廷無力支付,僅能首付四百萬兩,其余的須十五年付清。
一向“視錢如命”的吳爭,并沒有糾結于此,他同意了這種“分期支付”方式,但提出由北方礦石、木材、煤炭等資源來支付每年相應的賠償金。
蘇克薩哈、索尼為此糾結,顯然,他們已經得到了清廷的指示,那就是清廷已經意識到,南面用北方的資源進行加工然后反銷往北方,賺足了巨量的差價,清廷已經下令對南方所急需資源進行封鎖了。
在吳爭的極力堅持下,清廷最后同意了吳爭的要求,但也僅限于此,也就是說,南方所需的資源被限量了。
另一個利益的勢力,最不起眼,準確地說,它在這場江北之戰中平白撿了個大便宜。
這勢力就是多爾袞的嗣子多爾博。
清廷以攝政王兵敗自盡的說詞,給了多爾袞最奢華的葬禮和死后哀榮,極不甘心的順治,在范、洪等人的力諫下,不得不率滿朝王大臣縞服東直門外五里,迎多爾袞遺體。
之后下恩詔追尊多爾袞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喪禮依帝禮。尊多爾袞正宮元妃博爾濟吉特氏為義皇后,祔享太廟。
多爾袞無子,賜以豫親王嗣子多爾博為后襲親王,俸祿是其他諸王的三倍。
又以多爾袞的近侍詹岱、蘇克薩哈為議政大臣。
但只有了了數人知曉,深處禁中,再次成為了寡婦的“皇太后”布木布泰,因一道密折而大發雷霆。
睿親王府中的暗子密報,多爾袞在出征之前,連續三天逗留在從朝鮮來的兩位公主屋里。
布木布泰憤怒之極,狠狠罵道:“如此看來,他死得遲了!”
布木布泰的憤怒有情可原,下嫁詔已密發給多爾袞,只是未曾公示罷了,也就是說,從法律上,布木布泰已經是多爾袞的人。
但多爾袞卻在出戰之前,連續三天逗留在從朝鮮來的兩位公主屋里,這置布木布泰于何地?
這豈不枉顧了布木布泰一直在朝堂上維持多爾袞的一片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