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知道徐州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之前撤退,是因為當時河南、鳳陽府、兗州皆是清廷地盤,徐州被包裹其中,須面對三面之敵,實在是難守,吳爭不得不抹干口水,放棄到手的果實。
可現在不一樣了,鳳陽府一落,北伐軍已入青州,大西軍進入河南,正式光復徐州的時機到了,吳爭豈能放手?
再則,一旦大西軍勢如破竹地上,徐州就會到大西軍手中,這情況,必須要避免,如今大西軍的地盤太大了,徐州處于中心位置,便是不可忽略的談判籌碼,這關乎建興、永歷二朝日后誰得天下的談判。
所以,當時吳爭就密令蔣全義,將隊伍化整為零,經洪澤湖悄悄北上。
目標,就是徐州。
……。
蔣全義在下邳以西的新安,完成集結。
隨即向清軍呂梁山防線發起突然襲擊,在猛烈且持續的火力打擊下,清軍部署于呂梁山的數千人馬迅速被擊潰。
蔣全義并不理會潰散之敵,率軍向徐州突進。
而這時,徐州城內的民變正如火如荼,駐軍開始鎮壓民眾,陷入了泥沼。
在潰兵將呂梁山被突破的消息傳到徐州城時,蔣全義部已經突進至徐州城不遠。
清軍倉促之下,派出軍隊迎戰,可與民眾的膠著,使得清軍基本上是一股股出去的。
多則三千少則一千,形成了添油戰術。
也就是說,徐州二萬清軍,幾乎是完全合乎蔣全義心意,分批次地出城阻擊蔣全義。
這就讓蔣全義三千人,從頭至尾,都無須擔心兵力不足。
強大的火力,使得北伐軍根本無須接觸敵軍,沖來的清軍,難逾陣前百步。
一次次地沖鋒,一次次地被打殘,直到最后城中快無兵可派時,清軍才意識到城外的敵軍,顯然不是尋常軍隊。
可這個時候,已經晚了。
城內殘余的清軍,已經無法控制有長林衛暗中組織的民變。
長林衛已經開始向骨干散發儲備武器,有了刀劍的民眾,向近在咫尺、正屠殺他們的清軍發起了進攻。
局勢愈發糜爛,最后清軍不得不向北撤退,但撤出北門的人數,竟只有千多人,陷于人潮中的清兵要么被余怒未消的民眾亂拳打死,要么,只能做俘虜。
而城外,蔣全義率軍攻城了。
這是一次完美的內外配合戰,以至于蔣全義攻破徐州東門,控制住城內局勢時,他的三千人馬,僅傷亡不足二百人。
只是,徐州城中百姓,為此戰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換來了徐州光復,和他們再也不會失去的土地、宅子、財富,還有最重要的——尊嚴!
……。
安東衛,在春秋時為紀障城,歷來為軍事要隘,地勢險峻。
至明朝時,為防倭寇竄擾而設衛,以“安東方”之意命名安東衛,屬五軍都督管轄,下設前、中、后三個千戶所,每所都設正副千戶、百戶等職。
清軍南下之后,清廷調降軍入天津衛,罷軍操更官制,由兵部選守備任安東衛事,城池、民社、學校、錢糧,與州縣相同,仍設經歷、教授、千總和百總各一員,石臼所千總一員,但兵員已經不多,也就是個空殼子罷了。
而如今在岳樂、鄂碩北撤之后,北伐軍所占的安東衛,其實就是個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