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致遠一副不耐煩地模樣,沒好氣對巴哈納說道:“如今格格也被困在城中,想來應與王爺被剛林、祁充格一起囚禁,她可是我的妻子,正懷著我的孩子,難道我還能連她一起害了嗎?”
這話,巴哈納又信了,“那……那依你之見,該攻城?”
“攻城!”
“現在就攻?”
“當然,宜早不宜遲!”
這世上事,就是如此荒誕。
巴哈納,正正經經的滿族鑲白旗人,也有一顆忠義之心。
按理說,他該與滋陽城內守軍同仇敵愾才是,可事實上,他成了陳勝、沈致遠的“幫兇”。
巴哈納、沈致遠二部在東門外的進攻,其實并不激烈。
倒不是說沈致遠忘記了揮師西進的初衷,而是巴哈納終究還是對沈致遠懷有疑惑,沒有讓沈致遠部直接參與攻城,只負責火槍對城上守軍進行壓制,配合他的攻城。
而巴哈納己部大半是騎兵,僅五千步卒進行攻城,而且,巴哈納還嚴令不得強攻,只是一次接一次地試探性攻擊。
巴哈納還是想與城中取得聯系,哪怕是與剛林、祁充格取得聯系,他數次派人向城上喊話,眼睛卻留神著沈致遠,但他很快失望了,沈致遠并不出言阻止。
沈致遠心神篤定,任由巴哈納施為,在他看來,城內外一旦交上火了,想用嘴解釋清楚誤會,那就比登天還難了。
此時的沈致遠,暗暗調動軍隊向北門繞行了,他的用意是,堵住清軍北撤退路,防止剛林、祁充格帶多爾博、東莪北逃。
……。
雖說巴哈納攻得是“有氣無力”。
可他與沈致遠二部數量就在那擺著哪,守軍豈能不全神貫注、枕戈以待?
而沈致遠新軍持續地對城墻上射擊,槍聲連成一片,不但城內多爾博、剛林、祁充格等都聽見了,連城南的北伐軍也聊聊聽見了。
陳勝當時是疑惑的,他想著,難道王爺還另派了一支偏師在攻東門?
可仔細一想,對了,王爺不就擔心沈致遠揮師西進嘛?
這么看來,東門外交戰的,應該是沈致遠部。
可反過來一想,又不對,沈致遠率部由沂州來,而滋陽城派出的那支軍隊,難道對沈致遠二萬大軍視若不見?
二萬大軍進軍,就算那支清軍的斥侯眼睛瞎了,都不可能不察覺。
這樣想來,陳勝又懷疑是不是東門方向守軍發生了兵變?
畢竟,滋陽城中守軍,不全是滿族旗兵,最大部分還是漢旗。
可不管是沈致遠到來,還是守軍兵變,陳勝認為都不能錯失這么一次好機會。
于是,陳勝當機立斷,下令集結已經進入夢鄉的將士。
半個時辰之后,北伐軍向滋陽南門,發起了猛烈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