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吳三桂有一點說得沒錯,這次軍議,是出兵前最后一次軍議了,之后,數路大軍就分頭進攻了,想要再聚集起來就難了。
做出的決定也難再改變,一旦交手,雙方死人了,就很難再改變立場、陣營。
夏國相稍一遲疑,抬頭道:“非是小婿在王爺面前藏私、賣關子,此事確實關系重大……關鍵之處在于,之前已有抗旨不遵之罪,且有見死不救之嫌,再想要得到清廷重視,恐怕很難……。”
吳三桂臉色陰晴不定。
夏國相繼續道:“除非王爺能在此時立下一件大功,可令清廷側目……否則,小婿還是認為,按既定部署進攻汝寧為好。”
吳三桂有些著惱,夏國相說了等于沒說,可恨的是,夏國相明知自己心思,卻故意顧左右而言它。
交流好書,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此時哪來的大功可立?
汝陽雙方軍隊正在激戰,自己率軍加入,必定需要旗幟鮮明,否則,哪方都會將自己視為敵人。
吳三桂原本想著,趁著大西軍、北伐軍勢如破竹地北進,自己改旗易幟,不費吹灰之力得到開國之功,奠定自己封為一方諸侯的地位。
可哪想,剛與永歷朝談妥,局勢就大變了。
吳三桂不想投永歷了。
真陽、息縣,大西軍兩遭兩敗,兵鋒已挫,就算現在孫可望投了永歷,可大西軍的本營在云貴,補給線超過數千里,想要再整合大軍北伐,幾乎不是短時間內可做到的事。
而北伐軍小汶河大捷已經是此次北伐最輝煌、最閃亮的一戰了,此戰之后,兵勢也是強弩之末。
吳三桂是想錦上添花,不想雪中送炭,可如今的局勢,變成了需要自己率軍獨擋一面,甚至去力抗清軍南下了,自然是不樂意了。
可問題是,吳三桂之前抗旨不遵,又不救援阿濟格,這造成了此時想回清廷,人家會不會也不樂意?
真是難煞了吳三桂,那是一個愁啊。
然而,就有肚餓送饅頭的事。
府衙門口,一名信使急奔而進,口中大喊:“陛下有旨……平西王吳三桂接旨!”
吳三桂疑惑地率麾下將領、謀士一并出大堂迎旨。
“……朕欲御駕親征……令平西王吳三桂親率有力之一部,前往信陽州護駕!”
吳三桂懵懂地接了永歷旨意,愣了。
夏國相,笑了。
真是一言中的啊,說大功,大功就自己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