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殺,改革則廢!
而陳子龍自己,也在數萬人目光下,坦然認罪。
從張煌言的口中得知,陳子龍從始至終,面帶微笑。
只是在審判結果出來之后,他似乎發了些牢騷,“……我本一身傲骨,
奈何世事無常。
悲從心中起,百般不如人。
本以為傲從骨中生,萬難不屈膝。
可是傲骨又值幾文錢?
最可嘆放下了尊嚴,卻換不回柴米油鹽。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哪……!”
陳子龍最后面朝為他痛哭的讀書人,拼盡全身力氣地大聲呼號,“……向北!向北!向北……!”
引得萬千讀書人,由此齊齊誦讀陳子龍早年所做,被江南讀書人熟知的《別賦》:“……至若祖道浙江,歌驪易水,擊筑漸哀,舉杯數起。人虎狼兮不復還,感烏馬兮誰能理。信事君兮無二心,憤國仇兮漸壯士。獨臨風以唏噓,咸攀轅而莫止……。”
做人做到這種程度,死,而無憾矣!
吳爭聽后,對張煌言如廝感慨道。
張煌言看著吳爭許久,突然撩袍擺,屈膝而跪,“啟稟監國吳王殿下……臣,有罪!”
吳爭聞聽,臉色平靜,沒有絲毫意外。
“前者已逝,往事不可追……此事,到此為止吧!”
說完,吳爭飄然離去!
張煌言聞言如中雷霆,頹然坐地,而后放聲嚎哭,形若瘋狂。
……。
陳子龍主動認罪服法,讓江南各府讀書人,雖不滿,但無理由反抗。
人的忘性很大,僅三、五天后,市井坊間酒肆茶樓,皆已很少有人談起陳子龍的死。
而隨著鳳陽府大捷的消息傳開,民眾的狂喜,瞬間洗去了心中的最后一絲哀怨。
吳爭說得對,前者已逝,往事不可追。
活著的人,還得繼續往前走,走得更快、走得更遠!
大將軍府的府門,已經修繕。
死去的府衛,已經收殮,家人被妥善撫恤、安置。
而府門外,街道上的血漬,已經被沖刷干凈,干凈得仿佛從來沒有發生過,那極其不堪的一幕。
然,最棘手的,還是被府兵和長林衛抓捕的那數千叛亂者。
不能總關在獄中,又不能盡殺之。
放,則法不立。
殺,則苦人心。
王府中殿,議事堂內。
熊汝霖、張國維、張煌言等諸公,已經為此商議三日,皆不得要領。
他們心中皆主張賜以寬仁,可他們不敢。
特別是陳子龍的死,讓他們見識到了,吳王殿下隨和的外表下面,有一顆堅定而固執的心。
就在諸公愁眉不展之時,打回到杭州府,就沒有與他們商議任何事的吳王殿下,出現了。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眾【書友大本營】即可領取!
“不知者不罪!”
“只究首惡,協從不追!”
“婦孺老幼,亦如此!”
驚愕之后,諸公跪服,皆稱頌道:“殿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