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安同意了。
于是長林衛、劉元部及秀水民團迅速執行了宵禁,并對全城進行了彈壓和搜捕。
兵力不夠,原熊汝霖麾下的府兵,被全體解除了羈押,投入到了這場彈壓行動之中。
這場行動,效果立竿見影,一天一夜,城中確實是安靜了。
但,百姓的憤怒加劇,因為彈壓不能治表,無法治本。
許多賠光了家產,甚至賠光了借貸來的錢的百姓,全家都在餓肚子。
這樣的情況,讓民間的怨恨和憤怒在不斷的積淀和增長。
張煌言的這個決定,等于是將大將軍府,放在了百姓利益的對立面。
民眾由此,對大將軍府再信任。
也就是說,吳王,這塊牌子已經開始變得不好使了。
直到兩天后,南城鎮海樓西邊,一戶人家,全家老少五口,被街坊發現皆餓死在家中之后。
一場席卷全城,并迅速向周邊各府漫延的民亂,徹底爆發了。
張煌言不得不向朝廷求援,調左右營南下控制局勢。
同時,令宋安想辦法以長林衛通訊渠道,將江南情況送信入河間府。
王翊、冒襄等閣臣聞訊,在商議之后,決定不調左右營增援杭州府,而是調應天府原禁軍前往杭州府增援,同時嚴令左右營駐囤滁州、建陽衛駐合肥,無令不得擅動。
王翊、冒襄等人的這個決定,其實是正確的。
之前左右營動向不明,態度愛昧。
如果這時調左右營前往杭州,萬一有不測,只會火上澆油,以至事態不可控制。
如今長江以南,民亂漫延得非常迅速。
這個時候,講道理已經無用,最需要的是先控制住局勢,然后再進行有的放矢的化解。
但,這決定的正確,僅僅是針對于突發的民亂而言。
如果這場民亂背后,還有更大的亂子,那么,王翊、冒襄等人的這個決定,正應了一句話——南轅北轍!
……。
隨著禁軍奉令率左營渡江南下,此時有無數人在逆流而動。
只是這些人,并非是聚集一起的,而是散著向北的。
這種情形,就算被沿路官府偵知,也眼下的亂局下,人人皆會以為,這只是心有怨懟的各府百姓,想以入京告御狀的方式來挽回自己的損失。
所以,沒有人去理會,更沒有人將這情況向朝廷稟報。
在地方官的心里,如今自己治下都這么亂,分些亂子出去,自己壓力就會輕一些,這其實也叫無為而治吧?
畢竟,應天府軍力相較于地方而言,那是天壤之別了。
然而,正是這種木然和坐視,一場激烈的顛覆、政變,再次出現在應天府皇城。
建興三年,九月二十寅時初。
應天府中,突然發生叛亂。
憑空出現的叛軍,分成三路,分別由太平橋、玄津橋、大中橋由西向東,向皇城進軍形成合圍之勢。
速度太快了,沿途幾乎沒有遭遇象樣的阻攔,叛軍挺進的速度,快到幾乎是一路高歌猛進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