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應天府是京城,難道沒有軍隊防守和巡邏嗎?
自然是有的,哪怕是朝廷派出禁軍增援杭州,應天府中依舊還有不下一萬守軍。
按理說,如今北伐已有成效,應天府已經儼然成為了后方。
一萬守軍,如果集中起來,應對突發情況,可綽綽有余。
可惜的是,由于禁軍調出,王翊、冒襄等人認為防守的重點,應該是各處城門,所以,將城中兵力盡調往了城門處。
一萬人分到各處城門,其實力量就散了。
回援不可能及時,因為調兵令已經無法出皇城。
而城中巡邏的小股兵力,根本無法應對如此規模的叛軍沖擊。
天色亮起時,三股叛軍已經包圍了皇城,皇城堅固,且有前車之鑒,守備森嚴。
叛軍因是倉促聚集的草臺班子,無攻城重火器,一時間也無法逾雷池一步。
于是,叛軍開始掃蕩全城,并對各處城門的守軍進行逐一擊破。
城門防守的準備,由來是向城外的,城墻上的炮口,那也是沖著城外的。
短時間內想調頭,絕非易事。
所以,守軍雖然居高臨下,奈何兵力遠遜于叛軍,被逐一擊破。
局勢一團混亂。
好在因正值時事艱難,王翊、冒襄等眾閣臣皆在皇城中漏夜商議、值星,否則,怕一夜之間,建興朝內閣諸臣,就會被叛軍一鍋端了。
可皇城一隅之地,陷入叛軍重重包圍,若無救援,被破只是早晚而已。
……。
一夜之間,江南亂局的中心,從杭州府轉移到了應天府。
或許,杭州府從來不是這場亂局的目標。
也對,吳爭經營杭州府達七年之久,往日里皆予民甚善,亂兵想要在杭州府舉事,恐怕真的不易。
除非,他們能予民較吳爭更甚。
但這是不可能的,吳爭的那一套,就連朱以海也學不會。
倒不是說吳爭這套有多少高明,而是階層的利益,怎么可能面面俱倒。
利益向來是零和游戲,他有了,你就沒了。
只有象吳爭這樣的穿越者,才能去掙脫這個時代士族、世族對自己的束縛。
除了吳爭,無人做得到這點。
可應天府的亂局,遠比杭州府來得兇猛,它事發突然,且是有預謀的。
以杭州府的動亂,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然后使得原本無法輕易入京的各府叛亂者,得以輕松入京,再聚集起來,突然發動。
這號召力、謀劃力和調度能力,絕非普通人能做到。
關鍵是,它迅速控制了應天府各城門,切斷了應天府與外界的聯系。
這使得應天府易手的消息,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傳遞出去。
甚至吳爭,都無法及時獲悉。
江南,這下怕真要亂了。
……。
但順天府更亂。
博洛雖是親王,可他的號召力,遠不如濟爾哈朗。
畢竟,濟爾哈朗是福臨欽命的留守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