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及早阻止?”
春和殿內,吳伯昌翻著吳爭帶來的長林衛密報,忍不住嘆息著問道。
“律法難以誅心,我也不能以莫須有加罪于這些人……就象不能在豬被養肥之前宰殺一樣!”吳爭平靜地說道。
“可現在……這些已經足夠讓你動手了吧?”吳伯昌抖動著手中的情報,“數百無辜之人,因這場暴亂死傷……你于心何忍哪?”
吳爭被他爹責問,不由得仰頭長吁一口氣,然后答道,“民眾是愚昧的……爹可否發現,危難之時,民眾首先想到的不是抗擊,而是事不關己……只要不有損自己的利益,沒人會去想反擊,只要能保住性命,甚至可以奴顏婢膝……死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民眾自己都沒有意愿反抗!”
吳伯昌微微皺眉,他真的是在認真思考著吳爭的話,好一會,吳伯昌抬頭問道,“可……你才是皇帝,你有守護治下子民的義務啊!”
“若我死了呢?”吳爭淡淡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其實只要民眾敢于自發組織起來反抗,那些烏合之眾根本不堪一擊!”
“可民眾手無寸鐵啊?”
“爹認為勝利的決定因素僅僅是武器?”
“那萬一朝堂中有人私下調動軍隊呢?”
吳爭笑了笑,“我只是生病……他們不敢的,若真敢私自調動軍隊,我的病……立馬就會痊愈!”
吳伯昌沒好氣地斜了一眼吳爭,“那你就任憑民眾和這些人發生火拼……會死很多人的!”
“這是民眾自己的選擇,也是那些人的選擇……我只是一個中立的裁判!”吳爭自嘲地笑了笑,“我承認心不夠硬,有婦人之仁……那些人中也不乏好人……所以,最后他們是站在民眾一邊,還是奸商一邊,同樣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怪不得我!”
吳伯昌想了想,悠悠道:“可你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民眾如果自發組織起抵抗,皇帝和朝廷,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吳爭愣了愣,咧嘴笑道,“我曾經說過……如果有一天,我的存在與國家的利益、最大多數民眾的利益相悖了,我可以禪位于賢良!”
吳伯昌愣愣地看著吳爭好一會,輕喟道:“你……真不象是我親生的……可為父還是很欣慰!”
“謝謝爹!”
……。
都說華夏民眾,是最容易滿足的,這話還真有些道理。
從古至今,華夏百姓但凡有口裹腹之糧,就不會想到去造反。
他們只會去想,是不是將這不多的口糧,省下一口來儲備著,以應對日后的危機。
這或許是千百年的儒學,帶給華夏百姓的潛移默化吧!
儒生勸人向善,太平年間,或許可以,但在戰亂之時,那無疑是緣木求魚。
十數年的戰亂,民心思安。
好不容易天下安平了,可突然之間,禍亂再起。
原本想著從此過安定日子的民眾,自然是不肯追隨叛逆的,但面對著亂兵施虐對自己利益和生命造成威脅,人心確實在圖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