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知道神名,那該如何存想,還是只簡單的存照自身,把自己的元神神化。
他前世元神之說,還有另外一個名字,稱之為法身。按簡單字面意思,就是以道法修煉成的化身。而顯化的法身,與本身是有些不同的。有什么三頭六臂、青面獠牙、藍臉紅臉的,反正各具不同威能。
而法身還能分化許多,化身千萬,各具不同法相。
比如他前世聽說過的觀音菩薩,就有傳說的三十三觀音相。有什么魚籃觀音、水月觀音、楊柳觀音,便是觀音菩薩的各種不同法相。
所以勾陳想這什么上清三十九帝皇,恐怕也都是同一個,是所分化的不同法身與法相,合共三十九個。雖有三十九個之多,但歸其本質,終究還只是一個。
因此存神之道,存想的所謂神名、服色等,勾陳認為應該是給自己的元神所立的一個法身法相。
當然,這種法身法相肯定也不能隨便亂立,必然有什么講究。具體到詳細之處,肯定另有別的道經詳解,不是這短短幾百字的總綱就能解說明白的。
只是照這么看來,這篇總綱就似乎只是簡單介紹了下這個存神之法,并沒有更加具體的修煉步驟與方法。至少,沒有談及到哪個神真之名。沒有更加具體的,也就沒法上手修煉了。
想到此處,勾陳不禁失望地長聲一嘆。好不容易苦苦解讀,總算把這篇《邙山術》的總綱給大致弄明白了,卻發現還是沒法修煉。
“唉!”
嘆氣過后,勾陳又隨手把書丟開,然后仰頭靠坐在椅背上,望著頭頂上的橫梁發呆。
過了不知多久后,他忽然心頭一動,生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既然這篇總綱中沒有介紹任何神名,那他就不妨自己立一個。不過并不是隨便亂立,而是打算以自己名字的神名來立,畢竟“勾陳”二字,在他前世可是道教傳說中,與玉皇大帝并列六御之一的勾陳上宮天皇大帝。
三清道祖之下,便是六御尊神,位份極高。
這個神名,有根有底的,可不是他隨便亂起,只是并非此世界之神而已。
但他此時既然暫無他法,便也不妨大膽一試。成不成功,就以觀后效罷。
反正他覺著這個存神之法,跟冥想差不多。既然不涉及到任何內氣行功路線與穴位之類,也就不用擔心有可能會走火入魔。大不了,就是練不成功而已,也不會有什么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