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更高級的冶煉技術,尼堪不會,就算他明白,以當時的條件也做不到,相信今后的工匠在慢慢摸索中會發現的。
就是這些簡單的技術,依然領先世界至少一百年以上。
其實,有了好的鐵料乃至鋼料,大規模的簡易機床理念的提出以及使用(多半是手搖的半機械化工具),尼堪現在已經可以制作線膛槍和線膛炮了,不過他并沒有這么做。
在赤塔、呼倫、伯力幾座大的冶坊,尼堪還在千叮囑萬叮嚀,讓冶坊的“大工”繼續將使用何種木材效果最好、礦石溶液的顏色、封爐的時間、生熟鐵混合的工序和時間,用炒鋼法(用木棒攪拌生鐵溶液)的話需要的火候和時間、顏色如何觀察,等等,進一步完善、細化。
等到一定程度,鐵料不再是困擾瀚海國的大事后才開始考慮鑄造加工工藝的事,反正無論如何,瀚海國的煉鋼水平對于無論是大明、朝鮮、日本,還是歐洲,都是處于大幅領先的地位,并且在短時間里也看不到其它幾家能快速趕上的跡象。
林中,真是用木炭煉鋼的好地方啊。
火藥的制作依舊放在依林卡,那里既有硫鐵礦又有硝石,按照目前的用法,就算再過十年也沒問題,何況鄂嫩大草原、卜庫爾大草原還有眾多的硝湖等著他去采掘。
同樣的,按照天工開物記載的煉硝、煉硫的法子,尼堪也讓人在繼續摸索,不斷地試驗,比如一系列添加劑石灰、牛油、樹葉的具體用途以及比例的問題,若是能達到一個最佳的工序和比例,那黑火藥就會無限接近它的最大效能了。
1635年的二月一日,多西琿給他生下了一個大胖丫頭,尼堪欣喜若狂,取名穆特麗,意思是有才之人,按照孫家的家譜,傳、秀之下是“德”字,又起漢名孫德昭。
多西琿有些郁郁寡歡,聽了尼堪起的名字說道:“一個丫頭而已,取一個××宜爾哈也就是了,穆特麗,她擔當得起嗎?”
在索倫語中,××宜爾哈是××花的意思,尼堪聽了便安慰道:“我是想她能做一個與以前所有女人都不同的人,何況她是本汗第一個孩子,豈能不慎重”
等穆特麗三個月后,時間已經來到五月份,尼堪又出發了。
這次他帶上了格根塔娜,原因很簡單,經過他一個冬季的辛苦耕耘,阿茹娜、哈爾額敦都有了身孕,偏偏格根塔娜依舊沒有動靜,在阿茹娜、格根塔娜兩人的“強烈”建議下,他只得帶上了她。
他早早地出發了,當然還因為一事,自己的妹妹,跟著羅承志在海參崴的布耶楚克也生了一個兒子,他聽說后就坐不住了,便計劃從陸路趕著去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