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徽州商人的精明之處了。
大家都知道,南京與北京一樣,有一套幾乎相同的官府衙門,雖然大多數都是閑職、清水衙門,不過有兩個部門還是很有實權的,一個自然是兵部,另一個嘛,就是戶部了,為了匹配兵部的職能儲藏的糧食、物資堆積如山,當然了,都是些陳年舊貨。
這些“陳年舊貨”在商人眼里可是“無價之寶”,因為這些個物資民間自然也能生產,不過那需要官府的“訂單”,民間不可私自生產,一旦查獲,罰個傾家蕩產還是輕的,滿門抄斬也不是沒有可能。
汪然明這個庫大使的職位當然還是虛的,不過卻能隔三差五到庫房“參與閑務”,意思是你不能具體管理庫房的事宜,不過卻能發表意見,多的是與諸吏員見面的機會。
一去二來,以汪然明的手腕,整座庫房幾乎都成了他的人,而他也最終成了“陳年舊貨”清庫、發賣的唯一接收者,這里面便能包括大量的軍事物資。
不圖虛名,一切以務實為要,這便是徽州商人的發家秘訣。
錢多了,便附庸風雅起來,狎妓便成了豪商們共同的愛好,一個偶然的機會汪然明碰到了柳如是。
按照正常的軌跡,像汪然明這樣橫跨商、官兩屆,在整個南直隸呼風喚雨的人物,柳如是嫁給他為妾是再好不過的結局。
不過人生不如意往往十之**,這時另有一人介入了,他就是陳子龍。
陳子龍當然也是有身價的,還是松江書香世家,不過與汪然明一比就差遠了,但陳子龍的才氣可不是汪然明能比的,最終柳如是還是傾心于陳子龍。
最終的結局大家都知道,柳如是嫁給了錢謙益,這中間陳子龍的責任還是蠻大的,由于這事汪然明還同陳子龍干了起來,只要見到陳子龍就大肆擠兌,讓陳子龍一聽到“汪大使”三字便只有望風而逃的份兒。
在陳子龍離開柳如是的當口,汪然明繼續與柳如是往來,還時常接濟,也經常幫她擺平一些個流氓無賴,久而久之,汪然明幾乎成了柳如是的“好閨蜜”,最后連與錢謙益的好事他也出力不小。
這樣的人物,若是放在后世絕對是熱搜的對象,還是榜單前三的角色,不過在大明,商人雖然有錢,終究還是不如讀書人,也沒有人給他們著書立傳,于是,在后世陳子龍鼎鼎有名,汪然明卻泯然眾人矣。
實際上,清兵南下后,汪然明暗地里資助了不少義軍的反清活動,就這一點來說,也算得上“義商”一名,比那山西的“八大皇上”強得豈止里許。
他確實是“義商”,他這次專程北上,帶來了馬尼拉的消息。
汪然明過往的一切尼堪自然不太清楚,不過他那豪爽的派頭卻早有耳聞,聽說他有“重大消息”要向他稟報,尼堪在海參崴自己的“行宮”接見了他。
說是行宮,無非是一處四進的院落而已,瀚海國境內,凡是有城池的地方,都有他的院落。
“大汗,此事要從去年說起”
“請講”
“是,大汗。我家的船只一共有兩艘,都是大號的福船,主要往來馬尼拉,用蘇淞一帶的絲綢、棉布、瓷器等物交換西班牙人的銀幣,間或也會換一些玉米、煙草、銅錠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