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若是貨船,便可以從此處直接通往北京崇陽門外。
今日,孫德馨一早來到此處,是因為有一支艦隊要開到此處。
沒多久,碼頭通往陸上的官道方向傳來了一大陣煙塵,孫德馨心理一凜,趕緊三步做兩步下了瞭望臺。
不多時,尼堪在一群人的簇擁下來到碼頭上,除了他,樞密院的孫傳宇、按察司的王文慧、工部的沈默悉數來了。
眾人都位于港口南部、靠近衛河主航道之處,那里,也有一處瞭望臺,不過眼下的諸人都站在碼頭上,眼睛也是盯著渤海的方向。
此時的天津,北風剛剛興起,不過南風并未完全消退,海上、陸上風向很亂,對于風帆船只來說可算是最忙亂的時候,一般情形下是不會出航的。
不過在眼下這些人擠在碼頭,眼見得是有船只從海面上過來。
不多時一艘船只躍入眾人的眼簾。
沒有掛船帆,不過在陽光下,她那高高的桅桿依然奪目,桅桿的高度幾與船身相近。
與眾不同的是,船只一邊行駛一邊發出“咚、呼”的聲音,船只主桅桿與后部桅桿之間有一根伸向天空的黑鐵管子,那黑鐵管子不斷冒出黑乎乎的煙塵。
“V”字型的船艏劃破水浪向港口駛來,漸漸地,船身發出的“咚、呼”的聲音越來越清晰。
一艘不需要風力的船只。
聽著那熟悉的聲音,原本對蒸汽機的聲音已經有些熟悉了的尼堪突然感到眼睛有些濕潤了。
這是一艘利用三脹式蒸汽機帶動的螺旋槳船只,在原本的歷史上,這一幕還需要兩百年才能實現。
螺旋槳安裝在船只尾部,蒸汽機也安裝在那里,原本像這樣的雨燕號也在中層甲板配有二十門火炮的,每一側有九門,如今由于安裝蒸汽機的緣故,便只能在中部桅桿以前的中層甲板設置火炮了。
每一側只有五門火炮了,還是標準的尼布楚青銅炮,首尾還是千斤重的短管火炮。
還是三十米的長度,六米的寬度,五比一的長寬比,作為一艘主要用來破襲、交通、江海兩用的船只,十門火炮,還是尼布楚青銅炮的快船已經足夠了,這樣的船只,對付東亞洋面絕大部分船只足夠了。
何況,以她超絕的速度、機動性,就算打不過也可以快速跑掉。
兩艘雨燕號快速掠過眾人后便駛入了港灣。
接著便是兩艘游隼號。
“游隼”號驅逐艦,長十二丈,寬三丈,長寬比4:1,還是兩層火炮的布置,不過底層火炮甲板面安放的九尺長、重3750斤,炮口4寸,能發射十八斤實彈的中型加農炮,由于放置蒸汽機的緣故,每側也由以前的九門縮減到五門,總計十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