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渺、黑暗的黑海上,依舊是陳子云的分艦隊打頭陣。
眼下,對于使用老式分艦隊打頭陣,瀚海軍軍官都是趨之若鶩,因為自從瀚海軍海軍成立以來,凡是被委以打頭陣重任的將領都升到了高位,無一例外。
遠的不說,自從尼堪親自帶著歐洲艦隊從亞洲來到美洲,進而來到歐洲、北非后,首先是陳牧之,然后是柳川憶興,接著是陳子云,都升到了高位。
陳牧之現在貴為歐洲艦隊下轄的第一分艦隊司令,雖然都是分艦隊,但畢竟是新式艦隊,主力艦包括金雕號、游隼號都是有著三層火炮直通甲板的戰列艦,而在老式分艦隊,也只有有著兩層火炮直通甲板的金雕號勉強稱得上戰列艦。
這樣一比較,其火力就不可以同日而語,何況老式分艦隊所采用的蒸汽機都是老型號,雖然皮實耐用,但效能卻趕不上新艦隊。
故此,在洲際艦隊里擔任分艦隊司令的實際上要比老式分艦隊司令要高半個級別,比如,現在的陳牧之已經升到少將了,而老式分艦隊的陳子云還是上校。
如今管轄著委內瑞拉、牙買加、納塔爾三地的總督孫秀濤兼任著幾支老式分艦隊的總司令,他的副手就是以前的先鋒柳川憶興,柳川憶興也升到少將的位置了。
在黑夜里的大海上行軍時,大夏國已經用了一些年頭的用玻璃制作的原始“探照燈”終于派上用場了。
所謂探照燈,實際上是馬燈的變種,還是燒油的,不過利用凹凸鏡的原理,將發光的部分變長,讓光線從以前在燈罩四周發散變成向遠方直射,并將燈罩固定在船首斜桁桅桿的高處,由于斜桁桅桿遠離船身,在夜間航行時在它的中前部位置一溜固定好幾個這樣的探照燈,便可以看到前方大約二十米的距離。
二十米,在當前的條件下就算不錯了,時下的歐亞諸國也用上了馬燈,但再大號的馬燈也只能看到船身周圍幾米遠的地方,在夜間航行,他們全憑運氣和經驗。
故此,像阿布拉爾這樣的情況,若不是被逼急了,他是不會出來的。
饒是如此,在漆黑如墨的大海上航行,還是要冒著偌大的風險的。
基于此,這一次,陳子云沒有在自己的旗艦金雕號上,而是來到了一艘在自己的分艦隊里擔任先鋒的雨燕號上,因為他要顧忌皇帝陛下的安全。
在夜里時,分艦隊里的兩艘雨燕號是在一起的,為的就是一旦有何發現,一艘船只可以留下來處理,另一艘可以快速回去報訊。
同時,在夜里,就不可能有那甚“前出三十里、二十里探查”的說法了,根據瀚海軍望遠鏡的視力,最遠可觀察二十里左右的目標,但到了晚上,這個距離又要縮短到一半,故此,兩艘雨燕號雖然處在最前面,不過與大隊的距離也是十里左右,雖然所有船只上的航海長和觀測手都能通過舵位、航海鐘、船速、指南針來綜合判斷方位,但就怕萬一。
故此,在黑夜的大海上,還是有風雨的大海上,保持十里的距離便成了瀚海軍海軍的慣例——當然了,若是在本土的海岸線上,或者美洲的西海岸線上,由于對海岸線附近的海域實在太熟,根本不需要這些,舵手多半也能把握好方向。
而像戈查、阿布拉爾等人敢于在這樣的天氣出海,唯一憑借的就是經驗。
所謂經驗,也就是對這片海域的熟悉,閉著眼睛操控船只就能大致根據時間的流逝知道到了那里。
饒是如此,到了卡法城東南大約兩百里的海面上,無論是戈查還是阿布拉爾都有些打鼓了。
就在這時,雙方的距離已經拉近到可以相互看見的地步了!
到了這時,戈查唯一能做的就是將船上的所有馬燈都滅掉,然后憑著感覺朝大致的方向行駛,而阿布拉爾要做的是在戈查徹底消失在黑夜之前趕緊貼上去!
最后,終究是阿布拉爾他們三艘燈光全開,能快速調整帆位的船只還是快上一些,他們貼近到離戈查的奴隸船只有二十多米的距離!
但此時的戈查、阿布拉爾原本都在聲色俱厲招呼手下操控船只的動作都慢了下來。
海面上出現了兩艘大船,兩艘在船頭掛著明亮燈光的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