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河進入希瓦綠洲地帶后,地勢很快從以前的海拔一百五十米左右迅速下降到一百米以下,于是從這里開始河水開始不斷浸潤里面的土地,幾千年過去之后,便形成了一個總面積高達三萬平方公里的綠洲平原。
平原北到咸海南部,南到希瓦城,南北長約六百里,東西平均寬約兩百里,緊挨著阿姆河幾十里的地方是大量的灌溉農田,靠近沙漠的地方則是廣袤的稀樹草原。
這里是前花拉子模汗國的核心地帶,其北有咸海,東面是克孜勒庫姆大沙漠,西面是卡拉庫姆大沙漠,寬度都在一千里以上,僅有南面的阿姆河與外界相連,易守難攻,是上佳的立業之基。
這里的綠洲面積是成片連在一起的,南面的布哈拉到撒馬爾罕一帶的綠洲面積加起來也沒有這里大。
玉龍杰赤。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眾【書友大本營】即可領取!
玉龍杰赤就是后世的庫尼亞烏爾根奇,原本是花拉子模國的都城,蒙古人屠城后該城就毀了,希瓦汗國崛起后一度將此城恢復起來,不過不久又遇到了阿姆河改道,最后汗國將差不多全部恢復起來的玉龍杰赤舍棄了——一個沒有大量飲用水可以利用的地方是不適合作為都城的。
都城改到了南面的希瓦城。
但玉龍杰赤及其周圍地區由于大量地下水,以及西邊不遠處僅次于咸海的薩雷卡梅什湖的存在,在阿姆河改道后這里迅速成了現任大汗阿布勒哈孜最為依靠的烏茲別克部落的牧場。
在希瓦汗國的烏茲別克人里面,大致分成了四大部落,曰弘吉剌,曰康里,曰欽察,曰曼吉特,弘吉剌自然是來自以前金帳汗國王族的后裔,便是希瓦汗國的核心部落。
當然了,當時間來到十七世紀后,蒙古人的痕跡在這里完全找不到了,這里的人口基本上操著兩種語言,波斯語、突厥語,說波斯語的自然是塔吉克人,說突厥語的則很復雜,反正是欽察大草原的各突厥部族就是了。
不過在眼下,他們是不會這么區分的,在這里生活的只有兩種人,烏茲別克、土庫曼,汗國的“主體民族”是烏茲別克,對土庫曼人采取歧視政策,不過在三萬平方公里的綠洲地帶,種地的大多是土庫曼人。
眼下,大汗在阿布勒哈孜在南面的希瓦城鎮守,玉龍杰赤則留給了他的長子阿努沙。
三萬平方公里,遠在花拉子模時代就利用阿姆河的河水開挖渠道開辟了大量的灌溉良田,如果農田的面積只有整個綠洲平原的十分之一,那也有三千平方公里,也就是四百五十萬畝!
四百五十萬畝,就算產量只有一石,那也是四百五十萬石!
由于這里是傳統的游牧區,有大量的牛羊肉可以補充,一個人一年需要消耗的糧食按照兩石計算,理論上可以養活兩百萬人!
實際上此時的希瓦綠洲自然沒有這么多人,但一百萬是肯定有的,一百萬,大約一半是農戶,一半是牧民,這樣的結構實際上在中亞一帶最為合理。
在大夏國崛起之前的哈薩克汗國地域最廣,加上布哈拉汗國,總人口估計有一百萬戶,四五百萬人左右,拋去大約一半農戶,牧戶也有兩百萬左右,而準噶爾汗國在被清國滅亡時大約有六十萬人口,可以推算其在全盛時期最多只有百萬丁口。
廣袤的綠洲地帶、大量的農業人口,周圍都是大沙漠的有利環境,讓希瓦汗國得天獨厚,他們的烏茲別克騎兵以裝備精良著稱,他們不僅擁有通過汗血寶馬與蒙古馬雜家而得的優質戰馬,還有大量的甲胄可用。
五十萬牧戶代表著至少十萬帳,也即十萬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