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迫于強大的反壟斷調查壓力,IBM的高管層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包括被拆解的滅頂之災。
于是,現階段IBM的業務,被分成了兩大塊,一個是因為壟斷而被萬夫所指的大型計算機,剩下的就是亞特蘭大的系統集成中心,而后者現在有了個人電腦業務,無疑是為萬一被拆解后的處境準備后路。
由此可見,IBM首席執行官弗蘭克?卡里還真是煞費苦心。
正當華爾街對IBM收購環宇電腦公司慢慢認同的時候,IBM的發行十五億美元企業債券計劃,又讓華爾街起了波瀾。
……
如果說,華爾街各家投資銀行當中,有對IBM收購環宇電腦公司不爽者,摩根士丹利首當其沖。
原因很簡單,做為雖然表面上分家、但實際上同氣連枝的摩根財團成員之一,摩根士丹利繼承和掌握著一份囊括了米國頂尖企業的至尊VIP客戶名單,IBM便名列其中,進而長期以來,摩根士丹利都是·IBM的御用投資銀行,IBM想搞什么資本運作,都交給摩根士丹利。
可這一次IBM收購環宇電腦公司,動作如此大,卻沒讓摩根士丹利經手,說白了,哪怕一分錢的傭金,摩根士丹利都沒賺到,這讓投資銀行界的貴族老爺情何以堪!
還有更糟心的事情,IBM計劃發行十五億美元的企業債券,又是自行其是,只簡單地給了摩根士丹利一個通知,這次發行債券,IBM決定采用聯合承銷方式,摩根士丹利想參與的話,就和所羅門兄弟、高益一起搭臺唱戲。
為了這件事,摩根士丹利的董事們,在位于埃克森大廈的辦公總部,展開了激烈而拖沓的辯論。
因為財大氣粗的IBM好多年沒有向公眾領域募集資金了,而且現在賬上就趴著六十億美元現金,所以摩根士丹利里沒有人想到IBM會推出融資計劃,進而摩根士丹利和IBM的業務關系,名義上歸鮑勃·格林希爾負責。
這個“名義”的意思就是,盡管摩根士丹利和IBM的關系很糟糕,摩根士丹利這邊也沒動力去主動改善,以至于現在連臨時抱拂腳的機會都沒有了。
不過,,沒人敢讓鮑勃·格林希爾背鍋。
要知道,進入一九七零代后,摩根士丹利最風生水起的業務就是企業兼并和收購,而正是在鮑勃·格林希爾的指導下,摩根士丹利的企業兼并和收購部才得以迅速發展,進而鮑勃·格林希爾在摩根士丹利內很有話語權,不好欺負。
于是乎,會議上大家只是單純討論是否接受IBM的聯合發行債券要求。
沒等別人全部發言完畢,摩根士丹利總裁鮑勃·鮑德溫便急不可耐地表明了強硬的立場,這個破例決不能給IBM開,否則的話,VIP客戶名單上的其它公司便會紛紛效仿,最終威脅到摩根士丹利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