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自家王爺戰無不勝不是!
鄭凡到學舍后的校場時,已是黃昏。
校場上,整齊地排站著八百多個孩子,哦不,是少年郎。
當錦衣親衛列陣而來馬車駛入時,
這一批畢業的孩子,在校官的一聲令下,全部單膝跪伏,右拳撐地,
齊呼:
“拜見王爺!”
“拜見王爺!”
這一批孩子里,有熟面孔。
最優秀的,在最前面,是鄭蠻和劉大虎他們。
而且其中,因為最早接收孩子時,大多是流浪兒,里頭泰半是陣亡將士用自己撫恤銀子換來的孩子改姓入列的。
而且王府下紅帳子里的姐們兒也有捐銀子塑牌位領孩子的傳統,這一點,從盛樂城時就保留了下來。
“爹”是王爺的兵,為王爺戰死,自己,是靠王爺的撫養長大,如今,更要靠王爺的扶持走入王爺的軍中為王爺效力;
死士,都沒這么徹底的。
等這批孩子進入軍中之后,等他們逐漸成長到一個個校尉軍官時,王府下面軍隊,將會更加地忠誠且一直凝聚在王爺的身邊。
下一批,再下一批里,野人孩子、楚人孩子、蠻人孩子會更多,且此時王府下面各鎮兵馬成分也很鮮明,他們的存在,會將成分復雜的軍隊,進一步地彌合起來。
在這一點上,瞎子的安排,是很具備前瞻性的。
王爺走出了馬車,在其身后,站著柳如卿。
看著這些跪伏在自己面前的少年郎,鄭凡心里有些感慨。
擱在后世,三十歲也能被叫做不懂事的孩子;
但在如今,這些少年郎已經背負著自己的使命要投身行伍了。
王爺和側王妃給少年郎們一個個地頒發腰牌,
王爺負責輕拍每個少年郎的肩膀,行奉新城很流行的“拍肩禮”,
側王妃則遞送腰牌,同時輕撫他們的臉龐。
在如今這個不穿鞋子跑出來都能被文人稱頌“禮賢下士”的時代,這種“規格”,可謂超前得很。
畢竟,這位山長的身份,不一般!
“你們,都是孤的好孩子,你們,都是孤的好學生。”
王爺的聲音在校場里回蕩。
“孤相信,
今日,你們以孤為榮;明日,孤將以你們為傲!”
“為王爺效死!”
“為王爺效死!”
平西王爺負手而立,
看著面前的這些激動異常喊著為自己效死的少年郎們,
心里,無比的感慨。
或許,
在前些日子,自家人認為,他們的出現,改變了原本這個世界魔王誕生和運作的軌跡,這足以自傲,但那更像是一盤棋,贏了好幾步的先手,但歸根究底,還是一場游戲。
而在今日,
就在這里,
鄭凡找尋到了真正的一種感動;
比起被改變了命運軌跡的“魔王”,
真正應該值得自己自豪的,
是因為自己的出現,而得以有收養有成長有成人這一天的,這些少年郎們。
轉過身,
低下頭,
看看來時路,
這腳印,
可不就清晰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