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這個過程,一些有識之士認為這會間接幫到隋朝搞垮唐軍,可李淵卻覺得益州天然封閉、路況惡劣的環境,讓他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必擔心隋朝進攻,可以安心清除內憂、訓練強軍、發展民生,是以并沒有就此罷手。
而經歷了外戰損失、李淵大清洗,除了竇氏派系還在吊著一口氣茍延殘喘,關隴貴族已經瀕臨滅絕;這對樂見其成,并在暗中推波助瀾的隋朝沒有絲毫影響,可對唐軍的打擊和危害卻比并州之戰、關中之戰、東征之戰還要高出無數倍。
危害的主要表現,就是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軍隊骨干損失巨大,在中層、低層將校奇缺的情況下,致使一些低層武官連提數級,一些統率十人的什長,晉升為統率兩百人的校尉,甚至統率千人的郎將,而一些校尉則是一躍而為一軍主將。
這些破格提拔上來的新晉將校,潛力如何估且不論,單是看他們在訓練中把軍隊帶得亂七八糟,就可看出這些人并不勝任當前之職,不過這也可以理解,他們都是驟登高位的人小武官,現在讓他們越級帶兵,跟強迫稚子做成年人的活并無多大區別,如今只是訓練都把軍隊帶亂、不能迅速組成陣形,要是到了戰爭之中,又如何能夠臨陣應變?
所以張瑱此刻所說的“沒有得力將校”,無疑也是點出了整個唐軍最關鍵的要害之處。
“唉!”張士貴嘆息一聲,遙想當年,我大唐王朝麾下人才濟濟,屈突通、李秀寧、李仲文、李孝恭、竇抗、柴紹等人自不必說,此外還有竇琮、劉弘基、長孫順德、史大奈、慕容羅睺、李安遠等人亦是猛將,單論大將數量來說,可不比大隋王朝少。
再看如今,張士貴、侯君集已是大唐王朝拔尖的了,但在過去,他們二人連挑大梁的資格都沒有。
如今沒有大將也就罷,更過分、更讓人沮喪的是軍中連最基本的中、低武官也沒幾個像樣的,都要是沒有得力將校層層帶領和指揮,哪怕給他百萬大軍,也是一擊即潰的烏合之眾。
一想到這些,張士貴之前因為防御體系建成而激起斗志,也漸漸的淡了下來
這仗,還怎么打?
“熟悉戰陣、臨陣經驗也豐富的郎將、校尉、旅帥、隊正現在少得可憐,新戰法是越練越亂,孩兒認為還是不練為好。”張瑱又建議道。
“練自然還是得練的!”停了一下,張士貴見兒子還沒走,不由奇怪的看了他一眼,“你還有何事?”
張瑱見四周皆是父親的親兵,且離得遠,便鼓足勇氣道:“父親,孩兒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