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時代素來如此,城墻被攻破對士氣的打擊是致命的,接下來基本上就是一邊倒的潰敗。
此刻洛陽北門突然打開,成千上萬的兵馬從中沖出,然后迅速向著西邊奔馳而去。
這些兵馬全都是董卓麾下的西涼軍,在這場作戰的時候,他命令洛陽的部隊嚴防死守,而一旦城破,他就迅速帶著嫡系的人馬逃出洛陽去往長安……順帶將天子也劫持到長安去。
在成千上萬的軍隊中,有著數十家華貴的馬車,董卓就乘坐在馬車之上,漢獻帝劉協自然也被劫持在隔壁一間馬車上面,武將張遼正親自看守他……天子是董卓掌控朝政最大的依仗,此次逃離洛陽,他自然會將天子帶在身邊,繼續以他的名號操控朝政。
按照之前的安排,蕭秋雨帶領著騎軍立刻銜尾追擊了過去。而袁紹本人么,他卻沒有繼續追擊的**,繼續指揮著麾下的主力部隊在洛陽城內廝殺。
對于袁紹來說,董卓逃不逃并不重要,天子是否被他劫走也不重要,此間的關鍵在于“傳國玉璽”,這個小小的玉璽雖然是個死物,但代表著皇權的正統性和合法性。
正統的皇帝漢少帝劉辯被董卓廢了,而如今的天子漢獻帝劉協則是被董卓擁立的,故而愿意承認劉協為天子的人極少……所以董卓才會決心冒天下之大不韙殺了漢少帝。
漢少帝死了之后,大家不認漢獻帝也得認了,包括曹操召集十八路諸侯起兵,也是偽造的漢獻帝的矯詔,以漢獻帝的名義出兵勤王的。
在封建時代,儒家思想數百年的教化下,天子的正統性和威嚴極高,絕對不容悖逆。
但是攻破洛陽后,這糟糕的局面就可以化解了,既然董卓能廢立皇帝,他袁紹自然也能……皇室數百年來開枝散葉,宗族子弟數不勝數,既然如今已經攻破了洛陽城,隨便找一個旁支,然后冊封他為皇帝就行了。
對于袁紹來說,與其費勁力氣去從董卓手里搶奪漢獻帝,倒不如盡快把傳國玉璽搶到手,然后已玉璽為憑證,再冊立一個新的傀儡皇帝。
董卓為人殘暴瘋狂,利用手中的傀儡皇帝禍亂朝綱,故而比起董卓立的傀儡,大家恐怕更愿意承認他袁紹立的傀儡。
更何況袁紹如果握有傳國玉璽,那他所立的皇帝恐怕正統性和合法性都要強很多。
在歷史上,袁紹在進行虎牢關之戰前,就已經打算擁立劉虞當皇帝,并以他的名義征討董卓……但因為大家以勤王的名義聚在一起,法理上難以接受另立皇帝,以及受到太多諸侯的反對,最后劉虞自己又不愿意當皇帝,故而只能作罷。
在攻入洛陽王宮后,袁紹立刻按照曹操所說去往了宮殿南邊的那處枯井里,在,然而井中空空如也。
雖然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傳國玉璽的確是在這個枯井里,但是這個世界明顯有了偏差,如今的傳國玉璽牢牢地窩在漢獻帝劉協手中,他甚至以此為條件來讓蕭秋雨為他做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