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隊的球員倒沒有那么草莓,只是面對中國隊這套首發陣容的近身肉搏,真沒幾支球隊能完好無損的抗過一整場。
澳大利亞隊的體力還能堅持一下,但一個上半場就傷了兩名主力球員,這就讓澳大利亞隊不敢再與中國隊硬碰硬了。
上半場與吳杰對位的史蒂文·戴姆勒,還有與魯達對位的馬克·布拉德克,這兩人真的是扛不住對面如同禽獸一般的身體對抗。
這個年代,魯達和吳杰那向上一級的力量體重,再結合他們向下一級的運動能力,全世界能與他們硬碰硬的人,基本用手指頭就能數得過來。
澳大利亞隊傷了兩個主力后,再一次果斷的選擇了戰術放棄。
這兩人現在還好不是重傷,但要是繼續硬拼導致有人出現重傷,他們明年年初的落選賽都會受到影響。
“我對NBA一向不感冒,但不得不說,只有他們能讓我打得盡興,至少不會一碰就倒,一倒就被抬出去。”
魯達賽后露出一臉意猶未盡的模樣說道,美國媒體只能捏著鼻子當聽不見,更沒人會問他“想不想到NBA打球”這類問題,因為答案只能是被人再嘲諷一次。
魯達倒也不是單純嘲諷,他確實感覺不過癮。
今天他終于在上半場就打了10分鐘,但對手的小身板實在是弱不禁風,他還沒出力就已經弄傷了一個,這時候還真有些想念美國隊的那幫黑又硬,至少他們耐艸啊!
這時數一下時間,距離奧運會也只剩下半年多一點了。
那時不光有黑又硬們能讓他盡情大戰一場,毛熊的身體對抗也非同小可,到時他就能盡情釋放自己的獸性了。
但在這之前,他更希望快點回國,然后找小倩先狠狠地扎上一番!
吳杰這時沒有扎人的興致,他準備在吉隆坡就與球隊分手,前往日本去看“第三屆中日圍棋擂臺賽”。
這個年代圍棋的普及度還不高,目前只在日本和中國有較大的影響力,韓國由于成績還不夠好,那邊的民眾對于圍棋的關注度還沒有后來那么高。
這時的圍棋賽事也不多,“應氏杯”、“富士通杯”、“亞洲杯”,這些都要到明年才會舉辦第一屆,而“春蘭杯”、“三星杯”、“LG杯”這些賽事,最少還要等七八年才問世。
吳杰倒是辦了個四年一屆“聯合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簡稱“聯合杯”,由他的“聯合基金”投資,同樣準備在1988年開辦第一屆,獎金與“應氏杯”一樣都是冠軍40萬美元,亞軍10萬美元,不過四強改為2萬美金,八強1萬美金,十六強5千美金,總獎金將達到62萬美金。
而在未來三年,魯達、沈浪、陳浩南會陸續舉辦四年一次的“黑山杯”、“浪潮杯”、“百越杯”。
這三個賽事的規則和獎金都會與他的“聯合杯”相近,那時四個杯賽就能形成完美循環,保證每年都有一個圍棋領域的超級大賽,并利用高額獎金吸引人們目光,推動圍棋在全世界,尤其是亞洲的發展。
但目前在圍棋領域影響力最大的賽事,還是只有“中日圍棋擂臺賽”。
這個賽事從名字就能看出來,玩家只有中日兩國,賽制也很簡單,雙方各派若干名棋手,以擂臺制形式舉行的圍棋團體賽。
吳杰準備去看的就是這個賽事,原因當然是中國隊里有一個自己人,不久前被中國圍棋界譽為“小病仙”的紀修文。
他原本不想讓紀修文這么快就出道,但他低估了虛擬訓練對于圍棋的提高速度,更低估了將五星天賦都用在腦子上的效果。
紀修文在外界眼里是從去年開始突飛猛進,先是從國家青少年圍棋隊選拔賽上奪得了第一名,成為了青少年國家隊的一員;今年年初,他又拿到了浙江圍棋大會的第一名,獲得了參加中國圍棋聯賽定級賽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