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師姐那會兒就彈了一曲,他這都多少曲了?”有人懷著明顯的羨慕開始了不著邊際的猜測:“難道他是秦老大的私生子?”
這時候時鐘指向九點,大家都同時閉了嘴,傾聽從教室緊閉的門里傳出來的美妙旋律——又是一天的錄制工作開始了。
……
整整七天!
白君文彈完最后一個音符,把手垂到身體兩側,只覺得身體十分疲倦,而精神卻振奮到極點,整整四十八首《巴赫》,終于在現實世界中被他完完全全的彈了下來!
他在夢境世界中早已完成過全部《巴赫》的演奏,但是那時候他的體力精力和記憶力都異于常人,而在現實世界上,這件事情對他來說難度很大,別看他似乎很輕松的彈下來前面十多首,可是這種事情正如走路,行百里路半九十,越到后面越是麻煩越是復雜。
秦明實實在在的陪了他七天,給他進行細致入微的臨場指導,讓他得以一點一點的磨,把所有的問題都磨掉,把《巴赫》每一首中所需要展示的那些技巧、那些樂理,都近乎完美的表達出來。
《巴赫》的地位如此崇高,幾乎是音樂界的一個圭臬,它從根本上重新詮釋了十二平均律,是一個近乎于制定標準的東西,它包羅萬象,隱含著高得嚇人的樂理知識,白君文用了七天時間把《巴赫》全部完成,其實就相當于把整個《巴赫曲集》中包含的東西重新溫習了一遍,對他自身提高意義相當重大,甚至可以說,到這時候,他才算是把自己之前的所學所感所悟做了一個融會貫通,最后融為一體。
完整的曲目和相對應的音頻文件被秦明第一時間發給了施耐德,而第七教學樓的“神曲傳說”也至此終結,關于彈琴的人究竟是誰,白君文到底是何方神圣,這些曲子的原作者究竟是誰,這些問題或許會成為校園十大未解之謎中的一項——這些花邊,按下不表。
僅僅過了一天,施耐德那邊就有了反應。
很夸張的反應!
施耐德在凌晨三點多鐘的時候不合時宜的直接打通了秦明的電話,把六十多歲的老院長從睡夢中直接吵醒,然后對著話筒開始大喊大叫。
“**!**!**!”電話里傳來的音量很大,用詞很不雅觀,以至于性格儒雅的秦明下意識的皺著眉把手機從耳邊拿遠,放到半米開外的地方,一直等到那邊安靜下來,才抱怨道:“干嘛呀……師兄,你知不知道現在到底是什么時間啊?”
“我才不管現在是什么時間呢!”優雅的德國貴族施耐德先生飚起英語來并不比母語遜色,尤其是那些表達情緒的粗詞俚語的使用更是出神入化:“我親愛的師弟,我覺得你tmd一定是在玩我,對不對?”
秦明也從半夢半醒的迷糊中漸漸清醒過來,他笑著問對方:“為什么這么說?”
“哦!**!**!**!你居然問我為什么?”施耐德在那頭喘著氣,發出一連串的質問:“那些曲子……那些讓人驚嘆的曲子……tmd居然有足足四十八首!這tm到底是誰寫的?你說的那個年輕人?你確定這tm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寫出來的東西?這tmd不可能,絕不可能!師弟,你tmd在騙我對不對?你還想讓他來柯蒂斯學院給我當學生?你tmd還想讓我教他樂理?areyoufugkiddingme???”
他在那頭直接吼了起來:“真正能寫出這些東西的人……tmd給我當老師都夠了!!!”
施耐德的情緒很激動,他幾乎每句話都要帶上一個“**”,那種強烈的難以置信加上無法接受的情緒表達得淋漓盡致,秦明保持著手機離耳朵半米的距離安靜的聽著,并不反駁,也不插嘴,任憑師兄在那頭發泄情緒。
施耐德終于安靜下來了,只是依然呼哧呼哧的喘著氣,他的音調降了下來,道:“師弟,我需要你的解釋。”
“沒什么好解釋的,”秦明很誠懇的道:“師兄,我在郵件里跟你說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寫出這部曲集的年輕人叫做白君文,的確才二十出頭,大學剛剛畢業。你聽完這部《巴赫曲集》就應該明白,他……是個真正意義上的天才。”
秦明和施耐德多年來一直保持著郵件交流的好習慣,他們一直在彼此交流分享各自在音樂上的領悟和靈感,所以施耐德也完全明白秦明這句“真正意義上的天才”究竟是什么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