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可不想后世,老師說一句重話,就是侮辱學生人格,打擊學生自信心云云,拿一個狗屁不通的作業本,扔在學生身上,就是校園暴力。
在這個時候,哪怕臉被打腫了,家長還會向老師賠禮道歉,說道:“老師費心了,應該狠狠的打!”
在軍訓教官的教導下,這些學生學會了如何行走,如何向老師行禮,在課堂上如何表現,比如,遇到不懂的事情,想要向老師提問,必須舉手喊道:“報告……”
“課堂上,不準交頭接耳,不準打鬧,不準四處張望,不準睡覺!”
“在學院,要尊敬師長,尊敬教職工,不準與老師爭辯,更不準辱罵老師。”
“先生交代事情,必須說‘是的,先生!’而且無論如何,必須完成先生交代的事情。”
“有事必須舉手,說‘報告先生!’噓噓什么的,必須先生同意才能去!”
長安科技學院校規可校紀,非常簡單,就這么幾條,誰要是觸犯了校規校紀,體罰是肯定少不了的。說服教育雖然不錯,但是遇到頑劣的孩子,說服教育其實是不管用。
體罰不是目的,不可否認,體罰卻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老師的戒尺、教官的教鞭,還有站軍姿、不準吃飯,等等。
站在教學樓上,楊恭仁望著眾學生,按照以班級為單位,在操場上正行嬉戲,打鬧,可是隨著上課鈴聲響起,眾學生馬上不約而同的開始向班長集結,排成整齊的隊伍,跑步向教室前進。
楊恭仁仿佛明白了楊天保的目的,這些學生,將來都是楊天保的鐵桿部曲,隨著這批孩子長大成人,他們很快就會適合唐軍的軍隊。
楊恭仁曾經就是大唐的左衛大將軍,屬于十六衛大將軍之首,他非常清楚,真正的士兵,其實在軍隊想要出人頭地,其實并不容易,了不起可以升到校尉級別。在開國時期,也有不識字就可以做到將軍,比如開國元勛之一的王君廊,他就是不識字,卻做到了將軍。
不過,這只是特例。
當然,王君廊的下場也不好,李瑗跟李建成關系最好,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上位,李建成慘死。他心中懼意橫生,同時也拿不定主意,到底是應該歸順李世民,還是應當為李建成報仇。王君廓給李瑗出主意,讓他擁兵自重,對付李世民。李瑗聽了王君廓的話,決定造反。但其實王君廓早年跟李世民有些交情,他早就想要向李世民投誠,只是苦無功勞在身。
于是他就想出一個毒計,哄騙李瑗造反。然后他再揭發李瑗有造反之意,殺了李瑗,以此立功。王君廓就這樣踩著李瑗的人頭上位,成為了朝廷的“平反大將軍”。
而王君廓的死因也非常可笑,他做了一輩子壞事,自然不得善終。李世民后來令王君廓接李瑗的班,繼續戍守在幽州。王君廓仗著天高皇帝遠,經常為非作歹,魚肉百姓,朝中的大臣們經常彈劾他。
時間久了,王君廓也有些后怕,擔心李世民會對自己下手。有一次,王君廓回京述職,有一個人托他給房玄齡捎一封信。王君廓私下把信件拆開,發現這封信是用草書寫的,他一個字也看不懂。王君廓認為這是一封密信,肯定是在告自己的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