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少給你騰30套出來,放心好了。”洪三打著包票,把楊馳趕上飛機。
兩個小時后,飛機在盛海落地。
不一樣的光景,兩個城市都是國內一線,盛海不同于天京的驕傲和規矩繁多,這里經濟活泛,活力四射,。
出租車上,楊馳隨手拿起最新的《故事會》,翻了幾頁,就看到飛馳鞋業的軟文。
里面講述了一個川省青年跋山涉水,到海中省討生活,原本過得苦巴巴的,但是加入飛馳鞋業,竟然撞上大運氣,隨著老板收購了一家外貿公司,然后發財了。
楊馳露出笑容,老套又古樸的故事情節,但是在這時候是最受歡迎的節奏。
他又拿起《讀者》,還是他們的軟文,講述一個國內青年,到國外去做他的發財夢,到因托尼跑鞋公司做一線工人,沒想到被國內的企業收購了,準備回國當大款。
“饒了一圈,我終于可以回家,跟當年遙不可及的階層一起和咖啡了。”這是這篇文章的主旨,暗地里宣傳著因托尼的跑鞋備受歡迎。
更潛移默化將楊馳的戰略目標公布出來,增加國內受眾的認知度。
“四大跑鞋品牌?”楊馳笑著,“師傅,這概念什么時候出來的?”
“早就有了撒,四大跑鞋嘛,因托尼、阿瑟士、康索尼、布魯克斯,很熟悉的啦!”
楊馳聽后,特別滿意,只要有受眾就行,前面的鋪排,還是有效果的。
他寫了幾篇軟文,讓黃玉芳到處投放,不管是雜志還是報紙,都砸錢,讓他們發表。轟炸式宣傳,不知不覺中提升因托尼和拉蓋爾、飛馳鞋業這幾家鞋企的美譽度。
這年頭,國內賣得最好的雜志是《讀者》,體育類報紙是《體壇周報》最受歡迎,還有《故事會》《遼寧青年》《意林》等等,都收到了投稿。
甚至《中學生習作》《英語廣角》等學生導向的雜志,都能看到這幾家公司的宣傳稿件。
不過宣傳方式相當隱晦,就是編故事,編幾個暖心的故事,或者是奮斗的故事,讓人不小心就著了道,對這幾家企業有印象。
到了浦東國際酒店門口,楊馳并不著急進去休息。在大廳報刊處隨手翻看報紙雜志。盛海的報紙最近也在報道飛馳鞋業收購因托尼和拉蓋爾的事情。
“華夏國鞋企第一收購!”
“長臉了,華夏國企業收購外國鞋企。”
“了不起的收購,探秘飛馳鞋業的年輕老總。”
楊馳忍不住找服務員要了幾份,真是忍不住,報紙上的這幾篇報道都寫得相當好,甚至煽動了民族情緒,讓人為飛馳鞋業自豪。不愧是拿到紅包的記者編輯,給力。
剛放下行李,楊馳又拿起手機,跟獵頭公司推薦的幾個經理人聯系,約定時間面談。
盛海沒有洪三這樣的人物幫忙,他要耗費更多的心力。